氣色不好嗎?常常四肢冰冷嗎?建議你量一下血壓吧,有可能罹患低血壓!一般我們常注重及預防高血壓,但是低血壓也不容忽視。造成低血壓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罹患某些疾病所引起,例如:帕金森氏症、中風、缺血性心衰竭、心肌梗塞、阿茲海默症等,從外觀看來容易出現臉色蒼白或四肢冰冷。
如何判斷為低血壓?可以請患者躺下量測血壓,然後每五分鐘紀錄一次數值,持續十五分鐘後起立。一般血壓標準範圍值為收縮壓八十至一百三十/舒張壓六十至八十mmHg,如果收縮壓下降超過標準值的二十mmHg或舒張壓下降超過十mmHg,就是確定為低血壓,大致可分成以下二種類型:
一、姿勢性低血壓:一般最常見有頭暈、目眩、無力感等症狀,與腦血流不足有關,特別是正在服用藥物的患者,例如服用降壓藥、抗憂鬱劑、抗心絞痛、抗精神病等藥品有姿勢性低血壓的風險。
二、餐後低血壓:大部分發生在早餐後,常見於銀髮族,會導致昏厥、頭暈、心肌梗塞、疲倦、心肌缺氧、中風等症狀。
如何改善以上類型的低血壓?建議以非藥物的改善方式為宜,下列相關注意事項提供參考:
食用流質及低糖類的食物;飯前先行運動,可以改善血管張力;肌肉張力的增加可使血壓增加:如雙腿交叉,可以增加血壓十三mmHg。
可增加鹽的攝取量;增加水分的攝取;避免飲酒;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應以漸進式,例如起床時,先坐好再站穩;就寢時增加頭部的高度。
最後,提醒各位,低血壓會造成組織血液的灌流量不足,導致身體各部位受到傷害,嚴重者有可能會造成休克,不可不慎。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應做好健康照護工作,例如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嚴禁菸酒,讓您處於身心放鬆狀態,讓血壓恆定避免忽高忽低!(作者為公職藥師 王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