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七名熱愛藝術的耕山農夫,平日在果園中默默耕作,農耕之餘拿起畫筆刻畫心底的感動。兩年前,在楊瑞義號召下成立「梨山農民畫會」,成為全台唯一由農夫組成的畫會,也是全台「最高」畫會,他們已在福壽山農場及武陵農場舉辦會員聯展,展現會員的實力及凝聚力。
原本是山城社區大學梨山水墨畫班學員的楊瑞義、徐江圖、張有文、何孝忠、王介義、吳秋妹、陳湘怡,結束學習課程後,他們決定投入創作,以「追求精神自由解放」、「寄興於筆墨、假道於山川」為共識,在啟蒙老師石志明的指導下,以素人藝術家身分,發揮原創性和想像力的,畫出梨山的好山好水。
筆名「耕山義夫」的楊瑞義,是「梨山農民畫會」的創會會長,也是國際佛光會梨山分會前任會長,他從台東縣成功鎮到梨山逾二十年。「梨山群山交疊、拱扶的雪山山脈美景天成。」楊瑞義強調,畫會成員都是擁抱夢想離鄉背井到梨山,大家藉由水墨,呈現忍受孤獨後,把培育出甘甜多汁的生命果實的生命經驗。
曾是台中縣觀光文化生態導覽協會理事長的徐江圖,擔任多年旅行團領隊,除了生態旅遊札記,最近還要出版《另一種思念》的懷鄉詩集。「我們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徐江圖笑說,大家是一起玩人生、玩藝術、玩生態、玩體育,還互勉要不斷提升知識、智慧、心靈等形而上的境界。
唯一在地原住民的張有文,不但是國寶級泰雅族樂器工藝師,也是教會講師、專業導覽員,他說:「梨山萬種風情畫不盡,我要一直畫到手腦不動為止。」何孝忠、王介義是外省第二代,和吳秋妹、陳湘怡等其他會員一樣,都是篤實的果農及素人畫家。
楊瑞明期望能在梨山找到固定展場,不僅專供會員展示畫作,也讓遊客在賞盡梨山美景、嘗盡高山蔬果美味後,也能把畫會成員筆下瞬息萬變的梨山山水帶回家,創造另類文化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