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46 走過叛逆期 更覺大慈家庭可貴

李如定 |2011.09.14
852觀看次
字級

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道函(化名)和姐姐幼年時便跟著單親爸爸到處為家,最後一次是落腳在北投。

以開貨車為業的父親出門工作時,姊妹在家常以泡麵裹腹,父親沒有出車時,就帶她們到安國寺拜佛。熟識後,慈悲的道祥法師和師姐們心疼姊妹倆,便經常代為照顧。直到道函準備上小學時,父親在法師的建議下帶著道函參觀大慈家庭,一周後,道函住進了大慈。

漸漸長大的道函,因為聰明過人,到小學四年級時,只有一位姐姐能稍稍對治她,連原本的帶組老師都被氣走了,換由陳錫權阿姨帶領該組。

陳阿姨剛來大慈時,道函第一眼就覺得不投緣,尤其,陳阿姨每天會仔細的觀察和紀錄她的一言一行,再和院長蕭碧涼討論帶領的方法,更讓她打從心裡不滿。

那時,同組裡念國、高中的大姐姐都忙著課業,陳阿姨又要忙著照顧幼小的弟妹們和其他行政工作,因此,要她負責掃廁所、行堂、幫忙晾衣服,還有人緊盯著她的工作品質。她看著同年紀的兩個男生,不但工作少,還能跟著他們的帶組老師出門,她的內心不斷的充塞進不滿和憤怒。

儘管老師安排她學提琴、舞蹈…,希望能有助於發洩情緒,但她背地裡幫老師取了不雅的綽號,也經常和其他孩子商討如何整老師,雖然一直沒付諸行動,卻是她最引以為樂的事。

直到讀高二那年,為了收衣服的小事,她終於寫了一封「責難」的信給蕭碧涼,將累積多年的負面情緒一次爆發開來。

蕭碧涼並沒有生氣,只勸導她:「幸虧是陳阿姨,否則誰有耐性陪你走過六、七年,還每天幫你詳細記錄、用盡方法試著協助你?」

陳錫權的回應,更讓她從此開始反思自己:「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歡我,但,這是我們過去世沒修好的學分,今生我們必須共同來補修圓滿。」

大徹大悟後的道函從此有了正向的思考。大學時期,看到同學的生活情況,她更加感受到大慈育幼院給她的生活教育、才藝的培養和充足的生活資源,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讓她非常珍惜。

如今,性格穩定且思想成熟的道函,不但以優異成績考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研究所,還能將過去的心路歷程和專業融合應用在帶領弟弟妹妹上,此時的道函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學成後,隨時接受大慈家庭的調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