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改一改 隨時動一動

 |2011.09.13
117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飯後一小時內不要運動」、「運動後一小時內不要吃飯」、「空腹和睡前避免運動」等,這些理由會讓忙碌的民眾更找不出合適時間運動。學者說,觀念調整一下,時時都能動起來。

在許多職場指導上班族運動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陳叡瑜指出,她每次上完瑜伽,老師都交待下課後一小時內不要吃東西,可是學員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做瑜伽,錯過午餐,不保證有時間喝下午茶,難道要餓到晚餐才吃飯?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晚上,下班後趕去上韻律課、跳肚皮舞的人,往往晚間七時以後才到家,許多人都知道「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否則易胖」,那麼晚上十時上床前該怎麼吃?如果改成吃完飯,休息一下才運動,又怕激烈運動後難以入睡。

陳叡瑜指出,大多數人早上趕上學、趕上班,好好吃頓早餐都是奢求,沒時間也沒精力晨起運動再用餐;想要騎車上班兼運動,冬天還好,夏天滿頭大汗,萬一辦公室沒有沖澡設備,非常難受;如果午休做運動,就要犧牲午餐和午睡。

現代人的生活作息不容易兼顧吃飯、睡覺、運動等三件事,還有工作或學業、家務、育兒等事要忙,「沒時間做運動」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這並非沒有解決之道。

最重要的觀念要改,陳叡瑜說,只要沒有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全身汗水淋漓,運動後休息一下,真的不必等上一小時就能吃飯;同理,只要沒有餓到血糖低落、手腳發抖,空腹時做點溫和的伸展操或健走,也沒什麼不好。

她說,許多人以為激烈運動才叫運動,運動到這種強度,當然不宜在空腹、飽食、睡前進行;可是在兩餐中間、上學上班的空檔、睡前飯後,做有點喘、微冒汗的中等運動強度,分段做、累積算,也有運動的效果,總而言之,有動總比沒動好。

她說,衛生署推出新版健康操,動個十五分鐘,就能讓人稍微冒汗、呼吸有點急促;公司行號也可在上下午的空檔,讓員工動起來,除了提振精神,還可以紓緩肩頸手臂痠痛;某些行業,例如倉儲貨運業,還可以藉由特別設計的運動,強化腰腹肌力,預防職業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