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各大學陸續開學,對許多大學新鮮人來說,除了學業、社團等大學生涯必修學分外,如何加強情緒管理、避免憂鬱,也成為各大專校院近年積極為大學生上的一門課。教育部也推動「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示範計畫」,將「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納入。
以台灣海洋大學為例,就針對年輕學子量身打造「壓力Bye-bye青春high」計畫,除了積極提升學務人員及大學導師的輔導知能外,並從大一新生的身心適應調查中,篩選需要高關懷的學生,結合校內輔導人力,進行追蹤輔導與相關協助,幫助學生擺脫負面想法。
另方面,為建立同儕輔導網絡、發揮「同學互助」成效,海大更進一步培訓校園心輔種子成員,藉同儕力量幫助學子走出情緒低潮、增加抗壓力。
教育部訓委會組主任楊志忠說,「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示範計畫」是教育部補助大學的中長程發展計畫、為期三年;主要是希望藉此鼓勵大專校院針對「學生公民實踐及品德教育」、「學生社團發展與服務學習」、「學生網路沉迷之三級預防」等議題規畫適合學生的活動。今年度則以「人權與法治教育」、「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學生網路沉迷之三級預防」等議題補助三十六所大專校院辦理特色主題示範計畫。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則從大學生「服務學習」著手,推動「愛在社區—社團服務學習方案」計畫,鼓勵服務性社團走出校園,奉獻心力,建立校園資源與社區共享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