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等三團體,昨天在成功高中舉辦關節炎病友運動會,有六十名挑戰水陸趣味接力賽,展現對抗疾病的成果。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免疫系統錯亂,病況輕微時,僅感到局部關節疼痛。一旦嚴重惡化,恐引起全身關節損壞,甚至殘障,只要提早治療,多數病友還是能跑跳游泳。
他表示,許多病友覺得關節不痛就沒事,又怕運動會傷關節,事實正相反,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關節炎,即使不腫不痛,關節仍受到無聲的侵害,病友應該持續復健運動,否則肌肉萎縮,更難保護關節。
「對抗關節炎,不能只憑感覺!」林孝義說,病友應該掌握「關節炎治療三大關鍵」—了解DAS28指數、定期關節超音波、持續復健,以積極態度來面對身體苦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量表」(DAS28)是掌握及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公定量表,分數愈高代表病情愈差。二點六分或以下,則代表症狀緩解。至於三點二分,則可維持日常生活品質。
林孝義指出,DAS28是一種綜合指標,由醫師觀察病患關節腫脹程度,並參考相關檢查數據,所打的分數。一般建議,病友應該將DAS28積分控制在三點二分以下。
在診斷上,掌握關節發炎情形,目前最好的儀器為關節超音波。林孝義表示,傳統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多靠X光,但X光不易看出早期病灶。至於關節超音波圖譜可以用來評估關節軟組織變化,即時發現關節發炎情形。
為了避免漸進性的關節破壞,林孝義建議,病情加劇時,可合併使用生物製劑,減少疼痛。不過,病患仍需持續按時用藥,不可私自停藥,以免治療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