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成列復古教堂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穿插電車線和一條美麗的河流。但是像我這樣傻大姐的個性,待了一年半,還有很多地方還沒有去探索,在這裡的生活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般多采多姿。
當初選大學時,看了很多澳洲的相關資訊,而墨爾本是唯一吸引我的城市:多種文化融合的社會。
初搭電車 引來檢票員
前往墨爾本之前,參加了佛光青年總團主辦的心心相「印」,把台灣的文化和佛光人的三好觀念帶給印度的孩子們,同時認識了澳洲青年澤君(Gina),很巧的是她正來自墨爾本,而且在墨爾本佛光山當青年已經十年,當時給了我一股動力,也不怕一個人到國外了。
但是真正到了陌生的環境,面對不熟悉的生活方式,還是讓我窮緊張的情緒頻頻發作,證明了我的手指全部都是大拇指(all thumbs,英文俚語,意思是「笨手笨腳」)。
第一天去上學,到了電車(Tram)站牌前,有很多人等候著,一看到Tram大家蜂擁而上,有帥氣的「外國」人、熟悉的印度人、還有長鬍子的老人,電車上就可以看到文化融合。
因為不知甚麼時候到目的地,我每到一站都東張西望,過了兩站,坐在我旁邊一位綠眼黑髮的外國小姐,便秀出她亮晶晶的「警徽」,問了我很多問題──蝦米?她說話的方式超快,我真的聽不太懂!
我想她應該是看我賊頭賊腦的慌張樣子,才會挑上我旁邊的座位,我會不會第一天就到不了學校卻到了警察局!ticket 我終於了解她是誰了,她是「臥底」車票檢察員。終於,她發現我是台灣來的鄉巴佬第一次搭車,這也算是一種有趣的culture shock。
路上求助 表演千手操
到墨爾本後的兩個禮拜才連絡上Gina,在她的介紹下,認識了墨爾本佛光山的法師與青年,這裡像家一樣,有台灣的味道。當然,在這個家也發生了一些難忘有趣的事。
有一次參加淨修活動,回程時其中一部車爆胎,因為天色漸晚,我們這群佛光青年發揮了智慧和毫不猶豫的行動力,除了朋友駕另一輛車找救兵外,我和留下的青年伙伴發揮了街頭藝術表演的創意,秀起「千手觀音操」,才一分鐘馬上見效,一部車停下,是印度人耶!真是上輩子跟印度有緣。
起初我還以為他們只想丟銅板給我,沒想到四位印度大哥居然真的來幫忙,拿出自己車上的工具幫我們換胎,還記得最後與其中一位大哥握手道謝,如果他們願意再看的話,我們還可以再表演一次!
此時讓我領悟到,澳洲再怎麼美,也是要與朋友分享。留學不只是讀書,也是學會獨立生活的機會,而在獨立生活中,會有種種挑戰性的小插曲,這些會成為成長的經驗,而且用錢買不了的回憶。
謝謝我的母親給我這次機會和我的家人在這一路上的支持,也謝謝佛光山給我印度的經驗,培養我有勇氣堅持下去,謝謝在墨爾本我身邊的眾緣合和,這些有趣的留學趣事,分享與奉獻給所有的佛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