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高中與大學竟然是在同一時間公佈分數、填寫志願、決定分發!一時間,我有些手忙腳亂。原因是今夏家中有兩名考生,一個升高中,一個升大學。
升高中男主角─弟弟,唯一關心的事情是:「很早起床,趕車、擠車上課的日子,什麼時候開始?」接著就悠遊於漫畫書天地,甚至一付大勢底定的,要遠在美國西岸的爸爸:「莫驚、 莫慌,反正選最近的學校讀就對了。」沒想到這會兒哥哥跳了出來,將高中各校的「學生與教師百態」和盤托出,提醒我們想都沒想到的事實做參考依據,不但得到全家人的激賞,更令他弟弟全然信服。
平日一向瀟瀟的哥哥,面對升大學選填志願,變得很細膩,他上網將九十三、九十四年度的分數與加權科系都做了書面的比較,還和同學一起去做了個「不用花錢的落點分析」,回家後一本正經的向我報告心得:「媽媽:除非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唸什麼科系,才要花錢做『落點分析』酘酘補習班真是會騙錢。」他甚至主動與我們的建築師朋友聯繫,以探知未來就讀建築系後的學習狀況。
他還積極的到學校輔導室做百分比計算,利用周末去大學博覽會拿了心中的志願學校介紹,邊閱讀邊與我們討論:他心儀學校的校風、系內的師生風氣、同儕關係、社團活動、住宿問題和重要的「漂亮女生多不多實況」。
聽得出來,他關心的不只是食、衣、住、行,育、樂,他已經開始將大學殿堂中的學習與生活做了積極的結合與瞭解。這期間,老大變得非常「謙虛有禮」,幾乎每天都會利用看「小氣大財神、全民大悶鍋」的廣告時間做「每日一報」:「○○同學決定換組填志願、○○可能要放棄填寫志願卡、○○或許會重考、○○說○○系沒出路酘酘。」他每天都有新的見聞、新的想法、新的行動,像一枝枝簇新的箭,快樂的對空發射。
而我也拿著「空瓶」替他一一搜集「每日一報」的資料,然後利用睡前的空檔和他討論兼整理歸納,這一招很奏效,他覺得「媽媽很聰明」會蒐集好多資料,他還得意的拿去同學會一起參考。
說歸說,另一半和我不見得真的都時時刻刻「穩如泰山」,有時候我會忽然覺得選系不選校的想法並不「安全可靠」,應即刻放棄,鼓勵他接受爸爸的主張。但是同一時間,另一半也會突然覺得:他主張的系與校排列「太冒險」,勸哥哥重新思考。
在這場關乎哥哥「夢想與現實」的戰爭中,我們其實也沒有「插手太多」的空間。這很像他小時候的鋼琴獨奏會,表演之前我們陪他練習、給他打氣、叮嚀他注意台風、節拍快慢,但是當他上場,譜翻開、手揚起時,我們也只能在台下緊張的觀賞。
對於兒子一個高中後長期通車,一個升大學鐵定住校的事實,我外表鎮靜的攀爬高峰,內心卻像踏在峭壁上。他們常在我來不及驚呼時就一腳踏上了「薄冰之旅」,而且還預備大步邁前。
事實上,當我們帶領子女「一同」前進未來時,子女也正與我們一同「結伴而行」。算起來,我們還是一起成長的夥伴,只是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進來」和「出去」,感謝兒子們不停的長大變化,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熱鬧,日子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