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會友34--方名自在人

唐棉/文 曹力/圖 |2006.08.22
624觀看次
字級

 


坐上蒲團,盤腿,把身體放置妥當,心中默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接著就進入「空觀」。

平時也是以觀「空」,作為修行的所緣境。期能從緣起性空的觀照,放下累劫多生對人事物的種種執著。大部分時刻還好,多能歡喜平靜的過日子。有時不免「破功」,落入「說時似悟,對境生迷」的困境。

細細思惟:何種「境」會令人生迷?事不關己則已,關己則亂;和自己相關的事可太多了!我的面貌、身材、年齡、學歷、工作……我的爸媽、丈夫、妻子、孩子、好朋友、貓、狗……我的房子、車子、財物、貸款……我的榮譽、尊嚴、面子、職位、權利……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儘是和「我」有關的事,怎能自在,怎不一個「亂」字了得?

難怪《金剛經》要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由於對我、我所的執取纏縛,我們快樂、煩惱,也造業、生死流轉不已。因此在為最上乘者、大乘菩薩者宣說的《金剛經》裡,佛陀一而再、再而三的為我們「掃相」解縛。

星雲大師曾說,有一次他對信眾講說此經,下了台,母親指正他:「你說的不對,做人可以無我相,怎能無人相呢?」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自幼在母親「不可目中無人」的薰陶下,大師心中念念都是他人,都是一切眾生;若無「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基本悲願,如何生起菩提心呢?真正的菩薩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自然能無我度生,雖度而無度了。

有次誌公托人捎話給南嶽山上的慧思禪師,問他:「為什麼不下山教化眾生,成天坐在那裡看星星、看彩雲幹什麼?」慧思禪師回答:「三世諸佛都被我一口吞盡,哪裡還有什麼眾生可教化?」如此境界也忒高,薄地凡夫難思量。繼之一想,我們不都是在自他聖凡淨穢的分別中,固守自己的認知、觀念、道德標準,而試圖改變他人他事,到頭來徒自苦苦他、自惱惱他嗎!

無能為力,作不了主,是行走世間的慨嘆。千古艱難唯一死,能如歌利王被割截身體,節節支解時,明了「五蘊身非有,四大本來空,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無相而無怒無瞋,如此看待萬事萬物,有何不能了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論有形無形,可見不可見,皆非常住不變,都是剎那剎那在遷流生滅,因為「無住」,所以應作「無相」觀;掃相破執,也就能無住生活。
五祖弘忍半夜為惠能說《金剛經》,教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當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也從《金剛經》的精神,開展其頓悟禪「無相、無念、無住」的宗旨。

此「無住生心」實大妙!時間無住、身體無住、心念無住,但我們卻從小到大到老到死都苦苦追求,企圖抓住什麼,一顆心也總是顧念過去,憧憬未來,耽著現在。「明天會更好」,是希望、是勵志、是安慰止痛的麻藥,可也是有時效的;「悔不當初」,無法彌補已造成的缺憾或傷害;「假如時光能倒流」,更是自欺欺人的夢囈。

德山宣鑑禪師因為回答不出賣餅老婆婆的「點哪個心」,愧然將一生心血所著的《金剛經青龍疏抄》燒毀。幾年前,在都市佛學院課堂上,我曾拿這個問題問學員:「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老婆婆的問話?」大家愕然,有人靦腆微笑,有人歪頭思考,突然一個聲音冒出:「我點當下肚子餓的心!」我眼睛一亮,對他說:「或許德山禪師當時這麼回答,就不用燒掉《青龍疏抄》了!」

念念不住,過去已逝,現在馬上成為過去,未來即刻變成現在,哪有什麼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端看我們如何捕捉當下一念的真心妙用!
 
話說回來,既然三心不可得,那就放下吧,為何還要「無住生心」?是否矛盾?我想,「無住」是不滯留、不執著、不著二邊,是「解粘釋縛」,回到本來清淨、不顛倒的狀態;此時是二乘人認識諸法本體是空的境界,沉寂下去,或許會成個枯木死灰的冷漠自了漢。該再提起,生出活潑潑、熱騰騰的心!生出布施心、慈悲心、平常心、歡喜心、感恩心、精進心、平等心……不是嗎,諸佛菩薩莫不從無住中,「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而圓滿菩提的。

《金剛經》闡揚般若空義,文約而義豐,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歷代為其注疏的有數十百家。許多佛教徒視為「學佛之徑路」,日日讀誦受持,期藉此開啟智慧,轉迷為悟。

五蘊之身不可能離世獨存,只能以無住無相之心,如木人看花鳥,任萬物假圍繞。「心無所緣,隨夜明去;身無所住,隨日暮止。」日出日落,睜眼閉眼之間,能「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是本經的提問者、當機者。我喜歡他的一則公案,有一回他在岩中冥坐,證入空三昧時,天上降下雨花,他問:「是何人雨花讚嘆?」空中聲響:「我是帝釋天。」須菩提再問為何讚嘆,帝釋天說尊重他善說般若波羅蜜多。須菩提言:「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汝云何讚嘆?」帝釋天曰:「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般若。」

般若真義,不在語言文字,卻要在字裡行間得到無說無聞、無得無修的真空訊息,我們何時能會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