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軼事】 八指頭陀詩名遠播

文/覺勤 圖/宗原 |2011.09.08
3229觀看次
字級

清末詩僧寄禪大師(1851-1912),湖南湘潭人,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 ,十八歲因見籬間桃花為風雨摧敗,不覺失聲大哭,心想父母早亡,嘆息人生如寄,遂投湘陰法華寺東林長老出家,法名敬安,字寄禪。光緒元年(1875)夏,東遊吳越,於寧波四明山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燒二指,並割臂肉燃燈供佛,因此被稱為「八指頭陀」。先後歷任湖南六大叢林及天童寺住持,膺選為中華佛教總會及寧波僧教育會第一任會長,首開佛教辦學之風氣,且親自為太虛大師授戒,對民國以後的中國佛教有深遠影響。

除此,八指頭陀的詩文最是有名,有說其詩無論數量還是思想性、藝術性,都遠超過寒山、皎然、石門等詩僧,日本僧侶還將他的詩作編入《續藏》,八指頭陀的詩名遂遠播海外。

的確,八指頭陀行腳參禪、弘法辦學之外,甚具文學天分。他初到杭州時(1876)即題吟一詩:「欲把杭州當橘州,閑身到處便勾留。此生不作還鄉計,飽看湖山到白頭!」音律格調已相當成熟;之後遊覽岳陽樓,他縱目四顧,水天一色,不覺吟了一句「洞庭波送一僧來」,語一出,驚四座,當時詩人郭菊蓀讚譽「語有神助」,便授他唐詩三百篇(敬安《冷香塔自序銘》),勸他學詩,而開啟他寫詩之路。

光緒七年,詩稿《嚼梅吟》在寧波刊行;光緒十四年,《八指頭陀詩集》十卷出版,自述出家行腳及學詩經過附於卷後。計遺世著作有《語錄》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詩》一卷及《詩集》十卷,詩作共一千九百餘餘首,後收入《八指頭陀詩文集》。

八指頭陀在詩作中常體現其滿腔熾烈的愛國熱情,曾經因不忍見國家戰火橫飛、生靈塗炭,在詩中激發大家奮發圖強:「強鄰何太酷,塗炭我生靈!北地嗟成赤,西山慘不青。陵園今牧馬,宮殿只飛螢。太息盧溝水,惟余戰血腥。」內容主要提醒同胞當挽救危難中的祖國。

甚至悲懷感言:「我不願成佛,亦不樂升天。欲為婆竭龍,力能障百川。晦氣坐自息,羅剎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與棉,大眾盡溫飽,俱登仁壽筵。」身為佛子,竟能捨棄「成佛」、「升天」的願望,就是為了與眾生同甘苦,其「留惑潤生」的悲憫之心,實已等同菩薩再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