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節節升高,根據統計顯示,結婚五年內即離婚的怨偶,占總離婚數的比率五分之一,所以「七年之癢」有縮短成「五年之癢」的趨勢。
因應五年之癢,理財專家建議在結婚前先擬定婚前契約書,可以減少離婚時的財務糾紛;也有人建議夫妻依所得比例提供家用錢,剩下的錢自行保管;甚至有人強調私房錢的重要性,尤其要自己做投資決策。
我個人看法是:既然結了婚,就應把夫妻的資源結合起來,一起為家庭打拚,如果夫妻在財務上有不可讓配偶知道的地方,夫妻間就會有不信任感,一旦不信任的情緒產生,是不易弭平的。
國內、外許多調查顯示,金錢問題是造成夫妻離異最主要的原因,離婚夫妻當中有一半以上承認離婚是因為金錢。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金錢所造成的夫妻失和問題可能不一而足,無論如何,既然破壞夫妻和諧的根源是金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婚前即為婚後的理財做規劃,藉此瞭解對方的金錢觀,也可以充分理解各自的家庭狀況及負擔。
夫妻如果能對家庭做恰當的理財規畫,就可以大幅降低爭吵的潛在因子,不讓金錢成為夫妻牽手到老的絆腳石。如果夫妻能養成共同處理家庭財務的習慣,一起規劃人生,即會在溝通的過程中產生共識,而願意攜手合作,共同開創幸福人生。
在理財規劃的過程當中,必定會討論將來如何投資理財,才能達成家庭目標,因此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也可避免一方發生損失,而由不知情的另一半承擔。
夫妻如果不做理財規劃,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溝通管道,對金錢的看法及分配產生歧異,只要家庭有小小風吹草動就可能觸動有關金錢的敏感神經,終至離異。
所以我們不僅可以運用理財規劃有效理財,還可以藉其減少夫妻失和的機會。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