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生死學的精義

慧開法師 |2011.08.28
3416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生死學」不等於「死亡學」

「生死學」這三個字,現在已經是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詞,而且是很「夯」的話題,甚至紅到對岸大陸、港、澳、日、韓、星、馬、泰國等地。我在國內外很多場合,遇到不同領域的各界人士,一聽到我是「生死學」教授,都表現出對這個課題的高度興趣,也多半會就「生死」的話題聊上一段,對方往往會談到「安樂死」、殯葬禮俗、殯葬業或禮儀師……這方面的話題,好像生死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死亡」與「殯葬」。

這當然是一種誤會,雖然生死大事、殯葬及其相關的課題是很重要的,但是生死學並不是只談這些。換言之,「生死學」不等於「死亡學」,更不等於「殯葬學」,但是涵蓋了「死亡」與「殯葬」的課題。

生命的奧秘蘊藏在死亡的玄機當中

可能有人會質疑說:「照你這麼說,可是為什麼這個專欄之前的文章大部分還是在談死亡呢?」這也是一個誤會,表面上看起來,我好像大多在談死亡,其實是在談生命,然而,是透過對「死亡的省思」來談生命,「生命」才是真正的核心課題。

生死課題的弔詭即在於,生命的奧秘蘊藏在死亡的玄機當中,欲窮究生命的奧秘與真諦,必得參究死亡的玄機,參透死亡的神秘面紗是通往生死自在的不二門徑,可惜絕大多數人因不敢或不願面對死亡,而錯失參透生死的機緣。

因指見月,以死論生

《楞嚴經》卷二有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明代瞿汝稷所編撰的禪宗祖師語錄《指月錄》,即是取意《楞嚴經》經文所示「因指見月」之旨趣。

是故,透過對死亡的探索與省思,來參究生命的奧義,就有如「因指見月」的比喻,以死論生。更為宏觀、廣義地說,「現代生死學」是透過對「生、老、病、死」的種種現象與經驗,作深入的關懷、觀察、省思與探討,來開顯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標。

「現代生死學」的精義

有人問我:能不能簡短地用一段淺顯易懂的話,來說明所謂「現代生死學」究竟是什麼內涵?

我說:當然可以!「生、老、病、死」本來就是有情生命的常態,「生」與「死」其實是生命一體之兩面,如果我們以正面、健康的態度坦然面對死亡,同時從「死亡」及「死後生命」的角度反思及觀照生命——包括老化、疾病與死亡,則會讓我們對人生有更上一層樓的體會與領悟,不但更能彰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也更加能夠頤養老年、照顧病患與安頓死亡,以圓滿生命與死亡的品質及尊嚴。

為了回饋各位關心生死課題的讀者對《人間福報》的支持,我覺得有必要就「現代生死學」的精神及內涵,做一個完整的介紹。所以從下周起,我將以《現代生死學導覽》為題,展開一系列的專文介紹,特此預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