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西藏自二○○六年啟動貝葉經保護工作以來,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日前表示,已完成珍藏貝葉經的編目工作。
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次旺俊美日前在西藏文化發展論壇表示,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貝葉經古寫本(其中包括部分紙質貝葉經式梵文、藏文寫本)千餘種,共五萬多葉(頁),其中有不少屬孤本、善本、珍本類品。
目前,西藏已編撰完成《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一套、《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共六十一冊)內部資料一套、《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簡目》一冊、《關於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方案與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管理辦法》和《關於西藏自治區梵文貝葉經寫本保護工作》等八項。
次旺俊美說,編目工作經過五年三個月,他們對西藏現存的貝葉經寫本進行登錄工作,為不毀損貝葉經,堅持「保持現狀、登門驗收、就地影印」原則,徵招各收藏單位專人參與整理、配合協助影印,確保安全。
本次編目工作綜合了西藏傳統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分類法與現存西藏梵文貝葉經寫本,共分為二十二大類;其主要內容涉及佛教哲學,倫理學、邏輯學、語言學、詩學、詞藻學、文學,也包括醫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
次旺俊美說,根據現存貝葉經所附帶的零星記錄、寫本內容,以及整個梵藏譯經活動的大背景等綜合考定或推測,初步確認目前西藏現存貝葉經絕大部分為八至十四世紀的梵文寫本,較早的可推到七世紀以前,最晚的則為十七世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