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名句】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文心工作室 |2011.08.26
4697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髮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讀懂名句

山上的太陽漸漸西落了,池上的月兒也漸漸東昇。我披散著頭髮在夜裡乘涼,推開窗戶,閒適地躺臥在南亭裡。夏夜的清風吹送著荷花的香氣,夜深了,露水從竹葉尖滴下,發出聲響。我想要拿琴來撥弄,卻沒有知音的人來欣賞。我有感於此,想到以前的老朋友,甚至到了半夜,也苦苦地想念著他。

詩人背景

孟浩然(西元六八九~七四○年),是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出生於傳統書香門第。四十歲,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好文學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雖然如此,榜單一貼出來,孟浩然卻名落孫山。他在落第後,牢騷滿腹,於是寫下了〈歲暮歸南山〉一詩。

名句故事

對於浩然詩,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以為「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雖只就閒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卻能漸入佳境。這首詩便是具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大致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的是詩人在夏裡於南亭納涼的清爽閒適,後半部分則表達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對於詩文前半段的描寫,散髮乘涼、開窗閒臥的恬適,不難想起田園詩人陶潛在〈與子儼等疏〉中的一段話:「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羲皇上人是伏羲氏之前的人,即太古時代的人。當時人民恬淡無營,心無俗念,生活十分悠閒,所以隱士常以此自喻。如此地閒散瀟灑、活淡自然,可以說是此詩的基調,亦是孟浩然的人格特質。

詩文後半部分,詩人因「取鳴琴」彈奏,而恨身邊「無知音」欣賞,亦由此懷想起許久不見的故人。詩人在此以鳴琴興起對故人的思念,亦可說是對懷念故人的一種新穎而深刻的描寫。

新說名句

一談到「知音」、「至交」,那種好友之間的至情,便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范式與張劭兩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東漢時候。名太守范式(字巨卿)少年時候曾在京師太學裡讀書,和同學張劭感情十分要好。一次學校放假,兩人分別回家,臨別的時候,范式對張劭說:「兩年之後,我要到你家去,拜訪令慈及你的兒子。」約訂好日期後,便各自回鄉了。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快到了,張劭請求母親預備飯菜以招待范式。張母半信半疑:「兩年沒見了,彼此相距千里,他怎麼可能還記得這事?」張劭回答:「巨卿是守信用的人,我倆感情又深,憑我對他的認識,他絕不會爽約的。」

到了約定那天中午,范式果然準時赴約。他登堂拜過張母,便受到張劭殷勤地招待,大家歡飲暢談,盡興而別。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