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原本進度落後的台北市十二年國教試辦先行實施計畫,昨天出爐了。紙筆測驗的平時評量(小考)將走入歷史,改成以口頭報告、分組討論等方式取代,讓國中生動手收集資料,運用課本學到的知識,但定期評量(段考)仍然維持兩次。台北市教育局最快今天將實施計畫送教育部備查。
根據台北市的試辦先行草案,將透過各種工作坊活化教學與課程,評量方式大幅變動,小考評分不再使用百分制,可能改為五等(例如:A、B、C、D、E),降低分數的尖銳化;定期評量(段考)部分,受限於教育部高級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將仍維持兩次,以紙筆測驗為主。
台北市教育局主秘馮清皇表示,教育部規畫的十二年國教草案,免試入學不得採計在校成績,因此有足夠理由可以改變評量方式,否則一旦採計在校成績,將分分計較,要放寬評量方式,絕對不可能。
台北市國中輔導團舉例,占學期總成績百分之五十的平時評量,過去都是由老師發考卷,測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一張考卷總分一百分,北市「試辦先行」之後,暑假升國中一年級學生,小考傾向不考紙筆測驗,例如某班A組口頭報告拿B,整學期再統整每名學生的平時成績。
國中社會領域輔導團主任輔導員、西松高中校長羅美娥表示,要盡快訂出「什麼程度的口頭報告可以拿A、什麼程度可以拿B的評分規準」,讓國中老師有所依循。她強調,只要升學與採計在校成績脫勾,學生計較分數的狀況就能減緩。
台北市將成立「十二年國教推動指導委員會」,結合輔導團、教師研習單位協助國中教師改變教學的方式,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不希望再聽到有國中老師說出:「這種觀念,基測會考」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