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青少年飆車、吸毒、霸凌、胡作非為的新聞,心情就會變得沉重不安。
青春年少應是最能表現生命力的人生階段,卻自以為是、傷人傷己;看了太多這些年輕人的負面新聞,或許也是造成現代人怯於生孩子的原因吧?
為了轉換心情,我會回想某次看過的公視節目。內容介紹的是一位天生視障的朱女士,她以按摩工作賺取生活所需之餘,還堅持拜師學習歌唱技巧,並唱出名氣,接受各地的邀約演出。只有小學畢業的她,卻說出奉養公婆、培育小姑小叔完成學業,以及照顧三個年幼孩子,是他們夫妻倆「美好的責任」這樣令人感動的話來。
因為是臨時轉台發現的,所以對朱女士突破困境的故事,了解得並不是很完整,然而,這一句「美好的責任」,大大提振我先前受影響的低落情緒,為「有效期限正消耗中」的人生繼續努力。
是啊!人生不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嗎?假設連學習的熱誠都沒有,那已是「哀莫大於心死」白活這一生了。如果活著不是因為「美好的責任」,那我們遇到挫折打擊時便會興起的「一死了之」之心,早讓我們不知死了多少回了。
我們若能學習「美好的責任」這句話所代表的生命力,也就不會抱怨「活著,幹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