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一名四十歲婦女,因雙眼視力模糊,行走需靠國小女兒攙扶,經診斷,是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胡裕昇表示,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主要是視網膜微細血管病變(阻塞及滲漏),因血管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而產生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易產生玻璃體出血及視網膜的傷害。
胡裕昇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分兩類,尚無新生血管者稱為「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到引起新生血管者則稱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另外,若是微血管傷害引起的滲出物堆積在視網膜正中心的黃斑部,則稱為「黃斑部水腫」。
他說,早期的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只需定期追蹤觀察;若進展到黃斑部水腫、嚴重的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需雷射治療,以防止視力損害。
胡裕昇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毫無症狀,初次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平衡飲食、適度運動、控制血壓、血脂,並要接受眼科檢查,每年檢查一次。發現視網膜病變,則需更頻繁檢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高度警覺,重視眼睛併發症的出現。
胡裕昇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要好好控制血糖,定期追蹤檢查,接受適當的藥物及雷射或手術治療,仍可維持良好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