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呼籲對富豪增稅 削減美國預算赤字 台灣也應如此 落實稅賦正義 挽救國家財政

被藍營批評為「空心菜」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與前財政部長林全提出「十年政綱」財稅篇,她說,如果總統勝選、國會過半,「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
外界認為,赤字減半、財政平衡並不容易,而且未談及是否要加稅達成,僅說稅制合理化,並不具體;不過,我注意到報載的林全主張資本利得稅賦要趨於公平。
日前股神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呼籲國會別再寵包括他在內的超級有錢人,應該對巨富增稅,以削減預算赤字;巴菲特坦言,目前美國的稅制結構不公平,像他這樣靠投資獲利的人,所需繳的稅率(約百分之十七點四),遠比自己公司的員工低(平均約百分之三十六)。
綜觀巴菲特所言,他是希望對富豪課徵「資本利得稅」,也就是靠金錢投資所賺到的利潤應要課稅,而非免稅或僅課徵低稅賦;其實,台灣亦應依照辦理,也就是林全主張資本利得稅賦要公平。
國債愈來愈多,但政府卻一再宣示財政結構健全,其中一個很大的盲點是忘了少子高齡化對稅收的影響(蔡的十年政綱也是),目前國家稅收百分之七十二來自所得稅,但薪資長期停滯,資本利得卻不斷成長,可是不開徵資本利得稅,未來所得稅將會因工作人口大幅減少而劇降,屆時才要解決,恐怕來不及了。
近來政府研議要對房屋交易採市價課稅,及稍早前開徵的奢侈稅,雖是對資本利得課稅,不過,其他像租金收入、土地買賣、金融商品(股票、債券、期貨、基金等)買賣,除了手續費,也應加課資本利得稅。
台灣未來的財政結構要維持健全,政府是否敢向富人階級徵稅,是很重要的關鍵,今天有太多國家因富人階級掌握政經,制定了一堆劫貧濟富、圖利富人的稅賦制度,過去因世界經濟成長,普羅階級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世界各國貧富所得兩極化,而富人還繼續剝削窮人,已引發許多國家的貧窮階級不滿(近來以色列與英倫暴動,都是對社會不公義的抗議)。
由此可見,巴菲特說的沒錯,不該再繼續寵超級富豪,該對他們加稅了,台灣應要落實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漲價歸公,向富人課徵資本利得稅,以落實稅賦正義,平衡日漸失衡的貧富差距,及挽救不斷惡化的國家財政。
健次(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