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到世界上所發出來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聲。小嬰兒肚子餓或不舒服時,都會用哭來表達,當我們不如意或是傷心時,也會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
哭泣不是軟弱的行為,適當的哭可以發洩情緒,洗滌不愉快,心情會變得比較開朗;但如果遇到困難都用「哭」來解決,就不是好方法,所以我們要學會處理問題及面對困境。
兩年前,爸爸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的結果,竟然是得了肺癌,我和媽媽都非常擔心難過。爸爸住院期間,每次要去探望他時,媽媽總是囑咐我:「要讓爸爸開心,不要哭!」所以我總是強顏歡笑,希望爸爸病情趕緊好轉。
不幸的是,爸爸跟死神拔河三、四個月之後,還是輸了。那天晚上,我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媽媽也叫我要哭出來,不要憋在心裡,但要我哭完後,記得擦乾眼淚,快樂的過每一天。
經過這件事情,我學會了什麼時候應該哭,什麼時候要堅強。雖然我失去了爸爸,但還有疼愛我的媽媽,我還是一個幸福的小孩,從今以後,我要更聽話,不讓媽媽擔心。
人的心情有喜、怒、哀、樂,「哭泣」也是其中一種,適當的哭泣可以讓別人了解當下的心情,但哭過之後,應該努力走出傷痛,因為,美好的明天還在等著我們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