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暑,結束了在上海的會議,我決定搭乘京滬高鐵前往北京。
早上七點半抵達虹橋樞紐。去年啟用的虹橋樞紐,集合了虹橋機場二期航站、京滬高鐵、滬寧高鐵、滬杭高鐵以及上海地鐵二號線,氣勢恢宏,動線流暢。
在候車大廳等待十來分鐘後,開始登車。八點整,高鐵平滑地啟動,不一會兒,車速已達二百九十公里,行經昆山,扭頭看去,窗外盡是高聳的商業與住宅大廈,與十年前的昆山印象大不相同。車過蘇州,彷彿是外太空的星際列車,迅速地穿越一群後現代的建築物。也就是短短二十年間,華東地區,一座座新興城市,迅速崛起繁榮!
從一九九六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到陳水扁陷入國務機要費和洗錢弊案,整整十二年,封閉鎖國的台灣,面對著改革開放的大陸,台灣優勢全然逆轉。就以高鐵建設而言,台灣高鐵雖然先發在前,但是,高鐵建設過程中,核心技術並未移轉到台灣。大陸高鐵規畫,時程較台灣落後,但引進日本和德法高鐵技術後,卻能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大陸稱之為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並開始嘗試將高鐵技術外銷歐美等先進國家。兩相對照,不勝唏噓!
中午十二點五十五分,列車準點抵達北京南站。兩三年前落成啟用的北京南站,完全無法與上海虹橋樞紐相較。只見黑壓壓的旅客全擠在狹窄的電扶梯和樓梯處,活像難民逃難的情境。而擁擠不堪的人群中,還有許多裝扮時髦的男女,公然吞雲吐霧,全然不顧旁人感受。好不容易擠到大廳,卻分不清東南西北。公廁更是不敢恭維,離廁所進口好幾公尺便已聞到濃濃尿騷味。簡單的說,就是一大群極度缺乏公德心和衛生習慣的人們,重度地使用著各式各樣的公共建築,公共建築焉得不殘破?
就市民群眾的公德心和衛生習慣而言,我個人的體會,上海勝過北京,而台北又遠勝上海。或許,這是兩岸競爭態勢中,少數能讓我們自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