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畫像】父親就是父親,他從不是別人!

 |2011.08.05
1595觀看次
字級

2011年,社會多元,價值多元,傳統威權的父親角色也慢慢在轉變。有項調查顯示,願意請育嬰假的年輕爸爸比率高達75%,願意為家庭放棄升遷的7年級世代的爸爸約有62%~67%。

在這個特別策畫中,包含數種不同類型的父親角色:

【父親的畫像】是三位名家─余光中、蔡康永、古蒙仁,談談他們記憶中,或最原始、或最動容的父親形貌。

【父親的叮嚀】篇章中,是「永遠的行政院長」孫運璿,留給孩子最寶貴的智慧語錄。

【父親的缺席】是一位人子訴說心中的痛。

【父親的享老】介紹時下父親的新遊牧養老風。



「不快樂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大文豪海明威曾經如是言。

中山大學教授余光中,民國十七年在南京出生,是家中的獨子。余光中童年時期,大多數時光是很寂寞的,沒有兄弟姐妺,沒有玩伴。

由於時局混亂,余光中多與母親相依,逃難、流亡於蘇、皖一帶的淪陷區。二十八年才乘船入蜀,與在後方的父親重聚。父親余超英,曾任福建省永春縣的教育局局長,後來任職僑委會,公務相當繁忙,對待兒子的態度是傳統的嚴父。

余光中每天被父親要求讀古文觀止、古文筆法等,他覺得枯燥乏味。他說,「父親很嚴肅,也不會帶著我玩,見面就是一番勵志的訓話,總覺得很難親近。」

余光中教授,現年八十一歲,已出版專書五十餘種,是國內少數產質俱佳的作家級教授。



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曾是上海中聯輪船公司股東,是位超級購書狂,總會瘋狂地買各種套書,讓蔡康永優游在知識大海中,卻不知道書本原來也有一本一本、不成套的。

蔡康永從十一歲起,就開始在人頭鑽動的拍賣會現場,幫父親買畫,還曾替父親搶購年逾古稀、難得回國開展的顧福生作品。

蔡天鐸的教育哲學是,絕不讓孩子覺得金錢萬能,所以蔡康永也說:「在我的觀念裡,錢滾錢並沒有什麼意義。錢要把它蓋成一幢美術館、一幢房子、一家醫院或一所學校,才有價值。」

二○○○年九月過世前,蔡天鐸年近九十歲,仍維持老上海人的生活模式,及對藝術品的收藏,乃至對股票的投資等花錢方式,每年花掉一千萬元。蔡康永備感經濟壓力,他說得很坦白,「因為恐怕養不起啊!」

蔡康永,名節目主持人、作家。



古蒙仁成為作家前,父親對他最重大影響,就是從他讀初一開始,父親送給他一本日記本。

從此,寫日記成為他根深柢固、無日或缺的功課,因為日記的需要,愛看書、電影的他,寫影評、寫書評,對周遭的一切留意、觀察、追蹤、了解的態度,就是在寫日記當中培養出來的。

父親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在他的日記裡,看到自己出生、成長的點點滴滴,生命中重要的片段,都藉由父親的日記保留了下來,緊繫著兩代的感情,這份感動與震撼,使年幼的他體認到文字無窮的魅力。

如今,他擁有五、六十本日記,一字排開,有如百科全書似的,他說,這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了!

古蒙仁,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研究所碩士。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處處長與執行長,與雲林縣文化局長等職。著有《夢幻騎士》、《雨季中的鳳凰花》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