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時候,物資普遍的貧乏,人類為了溫飽拚命顧三餐,根本沒有「寵物」的需求與概念,養貓都是為了驅鼠,飼主每天最多給一頓的剩飯剩菜,其他要靠貓自行捕獵,當時,人貓的關係雖有依賴,卻是很疏離的。

一直等到文明來臨、工業革命之後,乃至二戰結束、科技起飛,貓終於隨著都會的興起,步入人家,不需勞役、打野食,每天由人類伺候,成為繁華世界背後,那寂寞心靈的安慰劑。
相對的,貓雖然無奈的交出「自由」換取「養尊處優」,但不表示牠們會對人類卑躬屈膝;幾千年來,被馴化的家貓,依舊維持著高度自尊,甚至養成更大的嬌氣與不屈,若遇有不如意的時候,便鬧脾氣,再則就是以異常行為作為「抗議」的發聲。
尤其現代養貓有如養孩子,必須有預算,一隻貓的每月花費,除醫藥費之外,以貓砂費用占比例最大。貓只要見了貓砂,無論大貓小貓,都懂得要在便盆內如廁,但是,話別說得太滿,有些時候,有些貓,也會在便盆以外旳地方進行排泄呢,是這貓愚笨嗎?不,相反的,牠是特別懂事、特別愛搞怪、特別有心機……
就以我家的小乖貓為例,有一晚我在書房忙著趕稿,沒理睬牠的呼喚,喵了一陣後也就安靜無聲,我不以為意,直到我要上床時,看牠意外睜著大眼坐在椅子上,好像在等我,更教我意外的是,我接著發現棉被中央有一團濕痕──這是一條新買的冬被,剛剛才蓋了三天。
我與貓生活了大半輩子,從未發生貓在便盆之外的地方排尿,小乖是十四歲的老貓,難道是老番顛了?竟然,小乖對自己行徑豪不以為意,面對我的大聲怒斥,只以無辜的雙眼與我對峙,好像在說:怎麼了,不要生氣啦。
抗議、不滿……每一隻貓的情緒極限都不一樣,我家小乖的例子,倒底是僅僅為了不被理睬,還是牠對這床新棉被有意見?至今我依舊無法明白原因,但我想我也只好接受牠的「教訓」。
排泄是貓用來對人類「抗議」,最常見的模式;公貓占地盤,畫領域也是以噴尿為記;兩貓相遇,互打招呼,分辨敵友,也是以聞嗅下體為主,可見排泄物是貓的另類武器。牠沒有出爪子、牙齒來咬主人洩恨,還算是抬舉了人類,把人類當做「同類相待」呢。
最後的結局,是我殷切向小乖致歉,同時保證此後無時無刻的陪伴,然後,把那床冬被資源回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