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佛陀說法之前,要具足六項成就,佛陀乃說經法;即: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今佛陀要講說《法華經》的成佛法門,也是如此!〈序品〉記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復有學無學二千人,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有八龍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如是,指信成就;我聞,聞成就;一時,時成就;佛,主成就;摩揭陀國王舍城的耆闍崛山,處成就;大比丘眾、有學無學二千人等,眾成就。所謂:
一、信成就:我就是這樣聽聞佛陀的教法,以用心、專心、無分別心、歡喜心、虔誠心、恭敬心來信受。
二、聞成就:聽聞佛陀說法開示時,如實的聽、好好的聽。就如聽聞高僧大德的開示,收看電視的弘法節目,也應該如此,以成就「聞所成慧」。若進一步從聽聞中去思維佛法,就能成就「思所成慧」。因為聞、思、修,才能進入三摩地(三昧)。
三、時成就:指佛陀住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的那個時間。當我們讀誦經典時,也能從經文中,得知佛陀說法的時間因緣。
四、主成就:指說經法的人。講說《法華經》的人,即是當今釋迦牟尼佛。
五、處成就:指王舍城耆闍崛山。王舍城,摩揭陀國的首都,是當時頻婆娑羅王所住之處。「耆闍崛山」意譯作「靈鷲山、鷲頭、靈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之東北側,因山頂形像一隻鷲鳥,或說山頂棲有眾多鷲鳥,故稱「靈鷲山」。
六、眾成就:參與《法華經》法會之大眾,如千二百大比丘,八萬的大菩薩,二萬的天子及其眷屬,八龍王、四緊那羅王、四乾闥婆王、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及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以上,六成就乃講經說法,或開示時,或集會時,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若是缺其中一項,則無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