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金大融機構公布一項針對多個國家民眾退休準備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民眾目前存的退休金金額偏低,平均不到新台幣一百萬元,低於亞洲多數國家,甚至名列亞洲國家倒數第二。
調查也顯示,有很高比例的台灣受訪者擔心退休後的經濟狀況。他們擔心的問題,將近三分之二者擔心存款不足,也有超過半數,擔心未來健康會影響到退休財務狀況;另有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擔憂需要照顧年邁長輩的花費。另外也有相當部分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規畫?
針對該項調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回應,台灣勞工退休後,生活費可以依靠勞保年金與勞退基金,所得替代率最高可達八成以上,已經超過國際標準兩成。該會在制度設計上,勞工退休的生活費,是以每月領取年金的概念。
至於前述調查民眾退休存款不到一百萬元,可能是指台灣勞工退休時額外的存款,不是全部的退休金。
事實上,退休的準備到底夠不夠?不是一兩項調查可以道盡。重點是:每個人期望的退休年齡,和退休後的生活水準都不盡相同,退休準備當然要考量到個別的情形。
不過依據長期的經驗,大多數人退休準備金有所不足,恐怕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政府設計的退休制度,比起過往已有大幅度的改善,但是環境變遷快速,社會年齡結構持續改變,現今的退休制度,未必能完全支應人們未來所需,若是單獨依靠政府和雇主提供的退休金,可能有風險過大之虞。
這年來,西方國家紛紛調整退休制度的內容,導致許多勞工朋友罷工上街抗議,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
面對長壽趨勢下的退休準備,最要緊的還是,每個人都該趁早做好自身的理財規畫,以需求和期望來看,釐清自己退休的財務資源夠不夠,而不是光看不同機構所提出的數字。
如同許多受訪民眾提到的,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規畫?未能善用理財規畫顧問服務,就是其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