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Q&A】憋尿、頻尿怎麼辦?

趙叔碧 |2011.07.25
14365觀看次
字級

Q:我是一名二十二歲女大學生,以前參加考試或長途坐車經常憋尿,後來就出現頻尿現象,幾乎每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我也知道憋尿對身體非常不好,但有時候在外面實在沒辦法,現在我該怎麼辦?

A:一般人皆有過憋尿的經驗,讓膀胱長時間撐在脹滿的狀態就叫「憋尿」。會「憋尿」大多是因為工作太忙放不下,或打牌、下棋離不開「戰場」。憋尿會使膀胱肌肉缺血缺氧而受損,容易細菌感染,功能受損,不僅會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統疾病,嚴重者還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當憋尿一段時間後,除了應儘快將尿排空,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水分,強迫自己多解幾次尿,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作用,可避免膀胱內細菌孳生。

頻尿是指排尿次數增多,臨床上有許多非泌尿科疾病有頻尿症狀,如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腹水,慢性阻塞性肺病……,但頻尿並非因膀胱出問題,而是因為「尿量增加」所造成,所以應針對疾病本身來治療,而不是用藥物硬將頻尿次數減少。

真正需要治療的是膀胱疾病造成的頻尿,其特徵是頻頻如廁,但每次只解一點點,尿量少於二百ml。

最常見的疾病有四:

(一)各種急慢性膀胱發炎:使膀胱變得非常敏感,稍有尿液就會收縮,造成頻尿,通常還會伴隨排尿疼痛和灼熱不適。

(二)攝護腺肥大:由於長期排尿困難,導致膀胱壁變肥厚,不易撐脹,無法正常地貯存尿液(即容積變小)。

(三)神經性膀胱:如中風、巴金森氏症、脊髓受傷……,因中樞神經病變無法控制膀胱,貯存少許尿液就會反射性地強力收縮,不僅會頻尿,甚至還會尿失禁。

(四)心理性頻尿:有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年輕人和神經質的人,頻頻上廁所,卻只解一點點,且細弱無力,總覺得解不乾淨,解完後又想再解。到醫院檢查都說沒問題,喝了茶或咖啡情況就更不妙,但晚上睡著了就自然改善,這就是典型的心理性頻尿。

建議每天飲二至三千西西的水,才能保護泌尿道健康。當遇到膀胱或尿道不適時,就醫前多喝水,加速排泄是解決所有泌尿道問題最好的方法。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暨國民健康局運動健康促進指導老師、中醫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