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像,留在腦子裡的印象必然是一位少女的笑態,那笑態是多麼甜美、含蓄、微妙、純真!
笑,是人類天賦的本能,尚未長牙的嬰兒笑,和掉光牙齒的老人笑,是人間兩幅最可愛的笑態,絕不亞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笑態,是多樣化的,而且是配合情緒和性格而展現在臉上的表態,種類變化無窮,起伏不定,常見的有微笑、淺笑、巧笑、憨笑、暗笑、忍笑、苦笑、歡笑、大笑、狂笑、獰笑、嗤笑、奸笑、陰笑、冷笑、譏笑、賤笑、蔑笑、假笑等等,不勝枚舉。在許多深淺的笑態中,當推微笑最為普遍、最受歡迎,俗言「拳頭不打笑臉人」,當臉上漾著笑容、嘴角掛著笑意時,那是友善、友愛、友情的招牌,任何人見到了,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感染。
《五燈會元》卷一記載: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說法時,手拈一花示眾,聽眾莫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尊者心領神會,展顏微笑。佛祖大加賞識,當即宣布將「正法眼藏」傳授予他,也因此,大迦葉被推為禪宗始祖。
而這一段「拈花微笑」的佛門故事,表達了禪宗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心傳心的宗旨,成為千古禪宗公案。
可見微笑能夠代表千情萬意,也代表了千言萬語。人間有些事,用不著開口說明,只須淺淺一笑,就已直透心扉,令人領悟,就如男女雙方初會,微笑就是繡球,從臉上拋出一個繡球,對方用眼神接住,回拋一個繡球,如果情投意合,就會把那笑態嵌入彼此的心坎上,珍藏到白頭。
笑態也可能在不經意中暴露人內心的隱私,讓人家摸透心機;笑態更容易流露出隱藏的性格,讓人家採取對策;笑態還可以輻射一股能量,融解人家的心防;笑態又能散發迷人的芬芳,令人神魂顛倒、陶醉著迷。
通常對笑態的形容,總是從好的角度切入,從表面上觀察,所以常用笑哈哈、笑嘻嘻、笑微微、笑呵呵、笑瞇瞇、笑顫顫、笑彎彎等來描述各種笑態;而古時,詩人詞客則愛用典故敘笑,如莞爾嫣然、胡蘆絕倒、捧腹解頤、撫掌絕纓、噴飯墮驢、含睇解顏、拍手哄堂等等,較有點深度。別以為笑態只是極為普通的面部表情,殊不知笑的力量之大,至為驚人,李延年就直率地說:「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多麼恐怖,簡直像丟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
就因為笑態的功能太大、能量太強,所以有些人竟利用笑態去迷人,也有人自願被笑態所蠱惑,乃做出了許多無法想像的傻事。當年周幽王的愛妃褒姒整天繃著臉不笑,幽王竟用烽火戲弄諸侯,逗得褒姒粲然而笑。那一笑,笑掉了周朝的江山,也笑掉了幽王的性命。
另外一個也是扳著臉不笑的人,《宋史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另明儒陳仁錫輯《潛確類書》亦云:「包拯天性嚴肅,未嘗以辭色悅人,人謂其笑比黃河清。」黃河混濁,百年難得一清,可見包拯笑態之難現,可惜如今想找一個像包拯一般公正剛直的人物,恐怕還比黃河清更難。
以現代的生活圈來說,笑態是友善的語言、是綻開的花朵、是情誼的旌旗、是問候的音樂、是心靈的媒觸,更是愛意的視訊、是交遊的護照,有些人就是吝於運用,死扳著臉,不讓笑態展現,實在是暴殄天物,辜負本能。
當然,笑態的本意應該良善,如果動機邪惡,利用笑態掩飾偽裝,所謂笑裡藏刀、笑面老虎、虛情假笑、陰狠冷笑,讒言諂笑、刻薄譏笑、不屑一笑、皮笑肉不笑,那就比不笑還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