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自行車道
享受縱谷的清麗
花東縱谷的美麗,可以洗滌所有的煩憂,每次在縱谷間不同的聚落騎著自行車,都覺得是一種生命的享受與舒展,我尤其喜歡中央山脈與縱谷山脈間繚繞的雲霧,似乎是自然界的守護者,安定了人們心靈的靈魂,讓每個人受到祝禱。
關山,原名「里土龍」,源於原住民語,意指當地有許多「紅蟲」,「紅蟲」是不是蚯蚓呢?很久以前便規畫成米之鄉的關山,土地與生俱來的肥沃,棋盤式的街道與田裡的阡陌,自然而然的聯結在一起,在這兒,會感到農村的氣息,卻有別於一般農村,顯得特別潔淨。
山青水綠
藍天好潔淨
關山的人口數,最多時曾達到兩、三萬人,除了盛產稻米,也曾生產甘蔗,現在人口嚴重外移,只剩下八千多人,因此有些田地會有休耕期,休耕期時田間種滿油菜花,因此花海處處。
關山是台東最小的鎮,卻擁有大大的美麗。好天氣時,這兒的天很藍,山很綠,田很青,配色剛好,層次分明,雨後更是潔淨而清爽,在這樣的自然色彩下,關山自行車道成為台灣早有口碑的美麗自行車廊道。
縱谷風口 騎車最拉風
自行車道沿著灌溉的渠道構築,有安全護欄和植栽涼爽的林蔭,緯度雖然與台南相近,卻有涼爽感,冬天時除非季風過境,大抵上是暖和的。由於關山位於縱谷最狹窄之處,因此氣流充沛,騎車經過,人人「有風」。
關山自行車道的規畫十分用心,環鎮卻不會跟貫穿鎮上的台九線幹道交接,只會很安全的在台九線下穿越,同時車道上畫著紅色的單車分隔線,依著紅線就不會迷走在務農用的農路裡,隨著車道高低繞行,飽覽關山不同的面貌。
得天獨厚 養生示範區
關山的色彩是大片藍、大片綠,卻又很細緻,近年獲選為國家養生休閒產業示範區,未來勢將有更多的休閒產業投資於此,可見此地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
騎在關山自行車道,不時會有指示標誌,顯示所在位置、運動消耗的熱量、坡度顯示,即使沒帶碼表,也能知道自己休閒運動的成果。
對於喜歡與人親近聊天的人而言,除了一飽田野山色的眼福、運動後的爽快,往往還可能滿載而歸,因為車道附近樂於分享的農人,很樂於讓你帶走他所種植的作物,也有人喜歡去草莓園採果,秤斤論價,關山農會也不時舉辦碾米體驗活動,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留下美好的農村印象,配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一個季節,到關山都能留下難忘的回憶。
長短適中 終點是公園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總長度約十二公里,長短適中,新手大概騎一個小時,車道的終點連接關山親水公園,需要購票進入,做為園區的清潔、植栽維護,如果不想購票就必須折返或繞過。車道起點有紅石溪流經,溪邊有放養的水牛。親水公園有基本的設施與公園活動、高台與花園是取景的好地方。
關山火車站的舊站長宿舍,經整修後如今外租變身民宿,日式木造平房,榻榻米墊席,充滿強烈的舊式風格,是關山懷舊之旅必賞佳點,也是許多攝影者愛好的取景地。
台北河岸自行車道 行駛於最初的生命通道
台北河岸自行車道是一個統稱,泛指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淡水河兩岸,涵蓋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區城市間,雖然全台有無數的城市利用河廊開闢自行車道,但身處全台資源最厚、人口最密集的大台北區,這些已經貫連的河岸單車道,卻可稱為河岸單車道的首選,如果要全部貫穿的單車來回,總里程數超過兩百公里,若一次騎完,堪稱驚人的挑戰。
台北河岸自行車道之所以是河岸單車道首選,除了路線長,更因為單車道只有新莊、樹林少部分沿用舊式觀念在河堤上修造,其餘數段全數建構在河堤內,或特別以木棧等環境低度破壞的方式修築,甚至一些路段考量與自然的共處而保留不建設人工物。
在此車道上騎車,絕少受汽車干擾,因此一進入河岸車道,就進入悠遊自在的單車騎乘天地。若要介紹全部大台北河岸單車道的美與特色,還非得專書不可。
在此,特別推薦基隆河沿岸從五堵到圓山來回約五十公里的路段,從清晨到夜晚、假日與平日,都有不同的單車騎人使用。圓山飯店與汐止間的基隆河,有先天開闊的優勢,也有現代建築沿岸展演,還有機場的飛機上上下下起落,台北地標101也像燈塔般矗立,接近美麗華的濱江國小河堤內、濱江街大直橋堤內、汐止國泰醫院河堤、民生東路五段底水門外都有自行車租借,對於外縣市遠道而來的車友,提供了十分方便的租借服務。
基隆河段車道最好的就是既能悠閒的活動,又能在穿越水門享受屬於台北城市生活的商圈,北岸有圓山風景區、士林夜市、忠烈祠操槍交接、美術館與中山北路農安街商圈、美麗華新市鎮商圈、高科技重鎮的內科園區、台北花市和大採購密集的好市多等大賣場、汐止夢想社區。南岸則有濱江魚市、民生東路商圈、饒河夜市、五分埔衣市、世貿南港展覽館,與佛光山台北道場。
此外,河堤內還有許多河濱公園的設施,各種球場,棒球、網球、直排輪賽場、高爾夫或槌球練習場,甚至有直排輪曲棍球場。塔悠路自來水汙水廠在樓頂還開闢了一個運動園區也值得一遊,攀岩場、沙池、跑道,除了單車,還能享受更多的休閒體驗。
(摘自《素食地圖4》,福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