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陳子龍 於易水擎刀嘯鳴

簡文志 |2011.07.15
1270觀看次
字級

陳子龍(1608-1647),初名介,字人中、臥子、懋中、瓢粟,號鐵符、海士、軼符、穎川明逸。後出家法號信衷,末年易姓李,名車公,號大樽、於陵孟公,松江華亭人。與夏允彝起兵抗清,結太湖兵起義,後投水殉節,乾隆追諡忠裕。為雲間派領袖,與錢謙益、吳偉業齊名明末清初三大詩人;又與夏允彝、徐孚遠、彭賓、杜麟徵、周立勛等籌設畿社,世稱畿社六子;世稱明詩殿軍、明代第一詞人;曾與秦淮名妓柳如是(余懷‧《板橋雜記》載為秦懷八豔之一)同居松江南樓,傳為風月佳話,若嵐山仙眷,吟詩賦唱。陳子龍元配張氏鬧至南樓,柳如是受盡羞辱,悲然而去,另與錢謙益譜出一段亂離愛情。

其哀仰荊軻慷慨赴義而作〈渡易水〉悲歌:「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易水,燕國南部大河,今河北省易縣境內,唐駱賓王有詩〈于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髮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據《戰國策.燕策》載,荊卿,即荊軻,戰國衛國人,燕太子拜為上卿。荊軻行刺秦王,燕太子丹易水濱餞行,高漸離擊筑,荊軻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後人遂稱為〈易水歌〉。

首二句有言志之意,寶刀在刀匣傲嘯,感應燕趙壯烈氛圍。并刀,古并州產刀,於今山西太原,此處指寶刀、寶劍,以并刀夜鳴凸顯壯懷激烈。匣中鳴形容壯士激昂心切,刀劍在刀匣發出嘯鳴。據《太平御覽》載,昔楚王命莫邪鍛鑄雙劍,劍成,莫邪獨留雄劍,以雌劍獻楚王,雌劍經常於匣中哀鳴,即是「寶劍夜鳴」,有壯志未酬意。燕趙,是戰國時兩諸侯國,位今河北和山西,多俠客義士。此詩頗類歐陽修〈寶劍頌〉:「寶劍匣中藏,暗室夜常明。欲知天將雨,錚爾劍有聲。神龍三一物,氣類感則鳴。常恐躍匣去,有時暫開局」,詩人沉潛若劍,待破匣而出。

後二句借景抒情,易水潺潺,天藍草碧,江山依然,景物恆在,再無荊軻一類壯士,從此出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