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羚瑜 創作與服務 打造繽紛生命

Sprinna |2011.07.09
1525觀看次
字級

二○○九年五月,有位朋友邀請江羚瑜同遊絲路,她不假思索滿口應允,因為多年來探索絲綢之路是她的夢想,沒想到這個邀約非比尋常,同行的夥伴是八位視力障礙程度不一的朋友,其中包括弱視夫妻檔、全盲同學及朋友,在這個旅行團中,她必須扮演「雙眼」角色,協助旅行中的細節與安全,等她弄清楚狀況,決定隨順因緣,快樂的擔任伴遊義工。

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出發,沒想到的是,這趟絲路之旅打開了她的心靈之窗。在路程顛簸難行的高原谷地間行進,她學習到如何善用視覺以外的感官,用觸覺撫摸文化的表徵;用嗅覺分辨城市的味道;用皮膚感受氣候與湖水,這群視障朋友教導她更多「觀賞」美麗風景的方法。

她還記得遊歷到新疆天池時,為了協助視障朋友想像湖畔的天山美景,努力以語言描述當地綺麗風光,沒想到同行的視障朋友卻彎下腰,用雙手觸碰天池的水,並且告訴她:「原來天池的水好像每天用的化妝水,冰冰軟軟的!」那一刻,她才驚覺視障朋友豐富的想像力,她說:「遊歷各地時,不再只是一幅幅塞外風情畫而已,留下的是更鮮明而又立體的邊疆印象。」這趟旅行的經驗與過往的旅遊迥然不同。

一般人都認為陪伴身障朋友旅行,一定「很麻煩」、「不好玩」,江羚瑜在旅行中卻得到金錢買不到的真誠友誼。「『陪伴』身障朋友遠行所得到的心靈財富,真是一輩子都受用不盡。」她說,與視障友人相互扶持、不離不棄,她的深刻感覺是「收穫比付出更多」,完全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她也衷心期盼更多人參與公益旅行的行列。



另類財富「心」觀點

在投入公益活動之前,六年級生的江羚瑜曾在媒體工作,因為工作長期關注財經資訊,學習傑出經理人的致富心法,撰寫資產配置及理財專題。她發現,面對瞬息萬變的投資環境,太多人只專注於資產配置、風險規畫。為了滿足物質欲望,為生活打拚,一生汲汲營營地追求存摺上的數字,她不禁突發奇想,如果金融業能夠發展出「旅人銀行」,發行旅遊存摺,不收旅費,只存放個人的旅行回憶,每張照片都是提款卡,每欣賞一次即可提取往日的精采回憶,終生無限次提領,「回憶金額」更是無上限,不知能否鼓勵民眾經由短暫的遠行,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勇於追求心靈財富呢?

經歷絲路、天路二次公益旅行之後,江羚瑜對於「財富」有更深刻的體驗,或許在旅程中必須忍受長途跋涉、嚴寒及酷暑,更需要穿越身體極限,以強大意志力支撐,才能徜徉在西域及雪域之中,看著身旁的友人無懼熱浪嚴寒,悠遊於高原低谷之中,她得到的是滿滿的心靈饗宴,與無法用數字衡量的財富。



多元化創作之路

「文字與音樂就像我的雙腳,希望在世界上留下足跡。」在江羚瑜的年輕生命裡,音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每當前往原始國度旅行時,採集當地音樂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程。相較於一般人以相機記錄走訪的景點,她還會以攝影機、錄音筆拍攝記錄探訪過的影音實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五年前往肯亞自助旅行二周時,搭乘吉普車馳騁在馬賽馬拉大草原的獵遊景象,「只要車子一停下來,右手拿攝影機、左手拿相機,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精采畫面!」回國後同事笑她出國猶如出外景,忙碌不堪地整理大量的相片及拍攝帶,但是她仍樂在其中,細細回味旅程裡的點滴紀錄。

江羚瑜說,在採集的音樂種類包羅萬象,包括導遊的民謠哼唱、孩童的民謠歡唱、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小販的即興演出……等,全部成為音樂創作的素材,以採集音樂為主,加上自己的音樂創作,相互搭配後呈現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味,儘管這些創作無法轉換成收入,卻是支持她音樂創作的最大動力。

二○一○年,江羚瑜的音樂創作首度跨入電影領域,《不單單的愛》是一部記錄單親爸爸生命故事的公益紀錄片,由片中的主角王貴平填詞、江羚瑜譜曲,是一首旋律輕快且琅琅上口的勵志歌曲,早在二○○九年即收錄在創作合輯裡,沒想到日後有機會拍成紀錄片。隨後她陸續參與其他單爸紀錄片系列的電影配樂及插曲,使音樂創作再度前進一大步,內心充滿無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創作力旺盛的江羚瑜,不但喜愛文字與音樂創作,還熱愛各式DIY,例如馬賽克手工藝、手工書及版畫……等,包括相框、花瓶、托盤、杯墊、手工書等應有盡有,六年前她深入肯亞旅行,還親手DIY旅遊札記,因此家中不只陳列遊歷各國的紀念品,還包括巧手創作的繽紛藝術作品,甚至曾經透過參與DIY教學活動,希望更多人加入DIY行列,使生活宛如萬花筒般展現豐富的色彩。

江羚瑜笑稱自己平日也是宅女一族,「只要不在前往異鄉探險的旅途上,就是在家DIY,享受從無到有的創作樂趣。」



生命轉彎有貴人

面對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經常深陷在人生幽谷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江羚瑜認為真心助人發揮影響力,貴人將會在生命轉彎處出現;珍惜當下方能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幸福感。

她以自己為例,參與義工服務與手工藝創作都無需假他人之手,只要願意身體力行即可,從中得到榮譽感及自我肯定的價值,這些無價的心靈財富無疑是她最佳的「樂活哲學」。

二○○九年台灣發生金融海嘯,她出版第一本著作,盼望透過書籍的影響力,為讀者找到生命的願景。《聽聽老闆說什麼:十位職場達人的十五則職涯忠告》的出版,也使江羚瑜得到不少前往學校、企業演講的邀約。

「我的作者夢,是從當記者開始。」一路從財經記者轉型為旅遊作者,江羚瑜花了六年終於實現夢想,雖然每天只睡五小時,必須投入大量心力創作,但她仍在工作、義工、興趣中找到生活的平衡。酷愛前往原始國度探險的她,出版國內第一本公益遊記書《有「睛」無險:絲路天路奇行記》,也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在恬淡自然的日子裡,雖然努力與金錢無法成正比,但她擁有豐盛的心靈財富,是物質無法取代的精神食糧,終生享用不盡,也拓展了年輕生命的寬度與深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