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黨日前主張「三黨不過半,人民才有伴」,甚至聲明與國民黨理念愈行愈遠,讓國親合作蒙層陰影。
清代名臣曾國藩與沈葆楨曾有一段時間不相往來,原因是曾國藩圍剿太平軍時,援軍不至,缺糧缺餉,駐守江西的沈葆楨雖近在咫尺,卻扣住漕銀,不給任何濟助,曾認為,沈只思自保,不顧全局,因而懷恨,矢言與沈絕交;太平天國之亂平定後,沈幾度寫信致歉,曾仍不睬不理。
當時頗具名聲的才子陳右銘,為打開兩人心結,便去拜見曾國藩,他先敘述路途見聞,「我乘船順江南下,途中遇強風,船夫雖然個個努力撐船,但在狂風暴雨中,只聽得掌舵者罵撐篙的,撐篙者罵打槳的;其實這些船夫都是一家人,在危急中卻口出惡言,互不相讓,怪的是風雨過後,他們不但談笑風生,還拿出酒菜互道辛苦,先生您看,這些人怎麼如此喜怒無常?」
曾國藩說:「船伕在暴風雨時互相責罵,是要對方提高警覺,以免翻船;他們不是出於私心,而是為了全船安全。疾風勁雨既歇,大家心安,飲酒相互安慰,是很正常的,怎麼能說是喜怒無常?」
陳右銘乘機說:「那麼先生與沈葆楨的爭執,當時不是也因都怕兩江一帶全被太平軍攻破嗎?如今亂黨已平,兩位卻仍意氣用事,難道你們的見識氣度,還不如那些不識字的船夫?」
曾國藩聞言大笑,立刻修書一封,託陳帶給沈葆楨,兩人恢復情誼。
團體組織難免遭遇困阨,或意見相左、產生摩擦,各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疾言厲色責備對方,雖說是為整體利益著想、沒有私心,但已失去互信。
國親應本風雨同舟態度,以台灣未來為重,撇開私念加強團結,勿重蹈泛藍分裂覆轍,若兩黨氣度胸襟還不如船夫,就真令人失望了。
劉韻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