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事都是誰在做呢?都是什麼時候做?每次大都做多久呢?這個調查非常重要,而且與負責作家事者的健康息息相關。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三十對雙薪夫妻的居家生活,發現如果一個人在體力不佳或需要休息的時間,仍勉強做家事的話,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上升,壓力荷爾蒙過多,會引起體重增加、高血壓、心臟疾病等問題。
看來,光是為了健康問題,千萬不要一個人硬包辦所有家事。雖然可能很多人會說:「大家都不做,我只好全包了!」
現在,為了健康著想,我們要用點小技巧、重新調整一下方法,智邀全家人一起來做家事,無論多寡,一定可達到分散家事負擔的目的!
如何動腦智邀呢?很簡單,可以從以下3個方向來進行:
1.事先布局、方便操作
(1)清潔用品及工具標示清楚,方便大家使用:
很多的工具或物品,是以個人在做家事時的規格來設定的,例如:擦桌子和擦砧板的抹布長得不一樣,也沒有標示清楚,可能只是以顏色來區分,而哪一個顏色擦哪裡,也只有自己知道而已。
所以當家人一起來做家事時,常會因為弄不清楚狀況而被責備,幾次以後,大家都沒有意願參與了。因此需要重新調整,把所有的用品都標示清楚,方便大家使用。
(2)根據每個人的興趣與特質、意願等,投其所好來分配家事:
家中成員到底不是主要的家事負責者,無法要求他們全力配合,但可以投其所好的來分配家事的種類,讓他們覺得做起來輕鬆有趣,便可以提高參與力及後續的意願。
2.指示清楚、操作簡單
(1)工作完成的標準及時間,說明清楚:
請家人參與家事,是一種團隊的行為,所以要怎樣的程度才算完成,或是何時要完成等規則,一定要事先說明白,才不會讓做的人做白工;被幫的人,也覺得沒被幫到,既可惜了彼此的努力和心意,也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2)每一項要進行的家事內容,愈簡單愈好:
分配給家人的家事,原則上進行的步驟,愈簡單愈好,較複雜或麻煩的,可以拆成幾個部分,分成好幾件來完成。
像是吸地和擦地,就可以分成兩件工作,甚至在分配時,還可將份量考量進去,例如天天要吸地,擦地2-3天擦一次等。這樣的家事內容,簡單不麻煩,必可增加家人參與時的好印象,而提高參與意願了。
3.完成慶祝、大家都開心
完成後的慶祝方式,利人利己:
每次家事完成後,都要來個慶祝的儀式。時間不一定要長,但心意很重要,一句感謝的話,外加一句鼓勵,若能表達自己的心情更佳。 例如:謝謝!你做得真好,幫家裡很大的忙喔!或謝謝!好棒喔!我真開心!千萬不要覺得很繁瑣,想想看,只要動動嘴皮子,就可以省下好多力氣,真的很划算,而且也和家人做正向的感情交流,心情愉快,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也會隨之下降,對健康更有幫助喔!
心理測驗
當你去倒垃圾,不小心也把貴重的物品一起丟掉了,請問你第一個的想法是
1.很懊惱!為何這麼不小心?
2.趕快想辦法去找回來!
3.先想想是否能夠承受損失?
4.還好!現在想到還來得及!
解析:遇到挫折的樂觀指數:
選1者─樂觀指數第四,很需要別人安慰。
選2者─樂觀指數第三,有彌補的行動力。
選3者─樂觀指數第二,先把自己的心安頓好。
選4者─樂觀指數最佳,正向力量很強,永遠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本專欄與中央廣播電台「台北國際資訊站」節目(王筱鳳主持)及阿芬後花園家事生活網站www.a-fin.com 合作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