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李家同教授日前應邀到台大水源校區宿舍演講,發現到場聽講的只有六名學生,當場取消演講離開,事後在網路上引發諸多批評與討論。
筆者認為,當然主辦單位應該事先規畫與溝通,用心把活動辦好,但演講者即使聽講人數再少,既然答應就該完成,就像上課如果只有一名學生,老師還是要認真講課,千萬不能拂袖而去,因為如果要宣揚理念讓社會和諧進步,影響一個人也不嫌少。
此外,我想鼓勵大家多聽演講,就如同今年大學指考國文科作文題目「寬與深」一樣。這個題目以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吳寶春,在獲得殊榮後,表示仍會用「很寬很深」研發創作為例,要考生寫出對「寬與深」的體會,但許多考生不知從何下筆,這就顯示多數學生尚未體認寬廣與深度的生活。
我常和學生說,既然來上課,千萬不要睡覺,否則課沒聽到,睡得也不舒服,得不償失,因此要把握今天課堂的重點,提出不懂的問題,最後下課前十分鐘,整理今天的領悟和心得,記錄在筆記本中,成為自己資產,稱之為「學習腳蹤」。
聽一場演講亦然,如果兩個小時可以讓你得到一個觀念讓你受用,或聽到一個笑話讓你快樂一下,忘卻煩惱,又或聽到一個故事讓你感動,那麼今天就不虛度了。
生命中的寬與深,是要靠自己實踐,其實從生活中就可拉寬、拉深、拉闊自己的生命,就從多聽演講開始吧。
道睿(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