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剩男剩女」多,現在反而「畢業就結婚」成為時尚。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調查,有百分之二十三點五的人是「畢婚族」,或打算成為「畢婚族」,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加入「畢婚族」的人數也呈上升趨勢。
「畢婚」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傾向於先成家,後立業,早點結婚,與其自己打拚,不如先找個依靠,為以後事業發展鋪路。
台灣現今結婚年齡約在三十二歲,遲婚嚴重,並造成高齡產婦,甚至不孕,加重少子化問題,所以政府鼓勵結婚,那台灣該怎麼看待大陸的「畢婚」?
「畢婚」當然有些問題存在,經濟就是現實的困擾。因為大多數人沒有經濟基礎,結婚需要的房子、家具等花費,雖多是由雙方父母負擔,但接下來的房租、生活費等,就不方便再向父母求援,開門七件事考驗年輕夫婦,極易發生矛盾與衝突。
現在中年的一代,大都在畢業後兩三年結婚,這時雙方都有工作,稍有經濟基礎及積蓄,結婚後「兩人賺錢一家花」,其實滿理想的;而且到了五十歲出頭,孩子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壓力也解除了。
晚婚、晚生的結果是,可能到了六十歲,還在養育就學的孩子,體力漸衰而壓力未減,反而困擾更多,因此「畢業就結婚」雖不盡理想,但早結婚還是有優點,甚至所帶來的經濟等壓力,如果轉化得好,還可能成為事業發展的動力。
台灣的晚婚現象,與就學時間延長(讀碩博士)有關,但現在鼓勵終身學習,可以考慮先工作再結婚,日後再繼續進修;政府若能宣導這個觀念,台灣的遲婚化、少子化問題,應該多少可紓解。
陳淑雯(高雄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