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廣涉獵 專業深扎根 做人謙沖不慳吝 體認寬深意涵 培養格局與氣度 成就事業
今年大學指考的國文科作文題目是「寬與深」,希望考生以吳寶春獲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後,仍用「寬與深」研發為例,寫出自己對寬與深的體會。
但不少考生覺得很難發揮,直呼傻眼、抽象,顯示高中畢業生還不懂人生寬和深的意涵。
一般來說,寬度是廣度的延伸,深度是專一的探求。寬度如「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菩薩但從五明求」的意義,舉凡世間知識都盡量涉獵,哲學、推理、邏輯、音聲、工巧、醫方都知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縱貫古今中外,義理窮盡寰宇三界,寬宏廣大無量無邊。
深度則如「一門深入」,從廣大的世間知識中,挑選自己的喜好,一生獨衷某項領域,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努力專研,歷經時間與環境的淬礪,當技藝達到巔峰造極,當說話言之有物,成為達人或專家時,亦即深度的權威。
以吳寶春為例,獲得世界冠軍的殊榮,是因為他在專業領域中,扎下甚深的工夫,他專研乳酸菌的變化、麵包和食材的搭配、老麵的特性等,得以掌握這門學問的要領,期間雖遭遇許多挫折,但以「逆增上緣」的精神克服,才研發出最令人滿意的麵包,這是「深」的極致表現。
吳寶春深知學如逆水行舟,故不恥下問廣學多聞,並參加其他學術課程,希望藉由開闊的眼界,提升藝術思維,從非專業的學科中,激盪出的火花,製作出更美味的麵包,這是「廣」的無限開展。
而且,他除了謙沖為懷,不藏私、不慳吝,全力支援一名麵包師傅參加世界大師賽,也展現做人的寬與深。
相信出題者是希望學生以吳寶春為榜樣,求學和做人加強「寬和深」的磨練,寬度需要深度才能得到真髓,深度有賴寬度擴展心胸視野,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成就事業,培養殊勝的格局與氣度。
妙雲(嘉縣大林/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