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媽媽到市場買了一個米糕,吃在嘴裡Q嫩順口,好吃極了。下午我又刻意到同一家店買了同樣的米糕,可是味道卻差了十萬八千里。我很疑惑,怎麼感覺會不一樣呢?
前陣子聽說鄰居伯伯吃了海鮮,全身長疹子送急診,媽媽說是因為海鮮不新鮮才會這樣。這時候我才想到自己吃的米糕,了解原來是新鮮度不同才有不一樣的滋味。就像剛出爐的麵包美味可口,可是過一陣子就會失去彈性及色澤,甚至開始腐爛、長霉菌。所以,食物新鮮與否不只影響口感,和我們的健康更大有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聽到人們把「新鮮」兩字掛在嘴上,卻是和食物沒有必然的關係:當有人講了老掉牙的笑話時,眾人會嘲笑他「拾人牙慧」,希望他能換點新鮮的來聽聽;每季最新時裝上市時,許多趕流行的女孩,不惜花大把鈔票爭先購買,只為了將式樣新穎的新鮮貨穿上身;旅遊景點裡人潮絡繹不絕,因為景觀對每個來此一遊的旅客來說,都是新鮮的。
新鮮也代表了新奇,尤其現代人喜歡一窩蜂跟進,作生意要能首開先例,娛樂大眾,即使荒腔走板,只要帶來輕鬆、又有求新求異的創意概念,就能搶奪先機,為自己開創新機。
只是當熱潮過了,新鮮感沒了,激不起購買欲時,就要盡速配合大眾口味,推陳出新,否則不知道要迎合現代人速食求變的觀念,就只有等著走入過時的命運。
「新鮮」,不僅促進身體健康,更活絡了市場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