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健保局公布葉克膜使用統計數據,去年有一千一百二十六人使用,其中四百九十九人存活,健保因葉克膜支出近九億元,存活率四成四,葉克膜病患總醫療費平均約七十九萬元,葉克膜費用近十五萬元。
因此,健保局根據報告認為,葉克膜使用未超出合理範圍;但葉克膜權威、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質疑,「葉醫師」被濫用的離譜。
就效益來看,一年花九億元,僅能救活不到五百人,平均救活一人要用掉一百八十萬元,效益是偏低。
以健保財政來看,很難不被質疑可能是拖垮健保財政的因素之一;可是從人性來看,你願意花多少錢挽救性命?
如何評估葉克膜的使用是否為「濫用」?這不是把數字加減乘除就能得到答案,柯文哲認為,要以葉克膜適應症與一年存活率為基準評估,才能看得出使用率是否偏高,甚至遭到濫用。
這固然是正確的評估方式,但這是「後見之明」,當病患命懸一線時,除了不得已的非常或例外狀況,醫師必須依職責盡力搶救,有些家屬也會要求使用葉克膜,若是以一年存活率作為是否搶救的標準,恐怕醫師及家屬都難以接受。
因此,筆者認為,即便沒有人知道使用葉克膜後能存活多久,但對病患的家屬來說,寧可花大錢也要挽回一條生命,我們又有甚麼權力,剝奪每個亟須搶救的病患使用葉克膜的生存權?
數據都有盲點,以葉克膜適應症與一年存活率為基準評估,雖然柯文哲說,是用來檢討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用,但每個病患即使罹患相同的病,狀況也可能不同,所以,也要依據醫師的專業判斷,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能用的時候不用,不該用的時候卻用,才是真正的濫用。
林南(台中市/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