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明辨 沈著應付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科學愈加發達,歹徒利用科技的便利,當詐騙工具,且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如何應變?反詐騙的認知是刻不容緩。
平時多接受反詐騙的資訊常識,培養判斷力,遇事不慌張要冷靜思考,小心查證。
祺積(台北縣土城市/家庭主婦)
冷靜、戒貪、舉發三部曲
詐騙充斥台灣社會各角落,依諸多案例深入分析,各種詐騙技倆之所以能不斷得逞,綜括箇中原因,不外當事者焦急衝動、貪心歪念起,所以防止詐騙的最好策略就是冷靜、戒貪、勤舉發,讓詐騙案不再輕易得逞。
歹徒捏造假消息讓當事者心急如焚,利用人因焦慮失去冷靜,在心慌意亂,在不知所措下,讓歹徒牽著鼻子走。歹徒最常利用人性貪心弱點,精心設計各類橫財騙局,誘人上勾。防堵詐騙集團已是全民運動,每人都不可袖手旁觀,將歹徒繩之以法。蔡田(台北市/國小校長)
相互關懷 也可防騙
有人到銀行或郵局匯款給歹徒時,被行員或警衛發現欲加以阻止,還會受到當事人的不滿,以為他「雞婆」,害他失去得到大獎的機會。這是因平時社會上的人情冷漠,讓受害者只相信歹徒,而不相信旁人。
儘管政府一再宣導,詐騙案還是層出不窮,歹徒除了運用人性的貪婪之外,社會上的冷漠也是提供了歹徒作案溫床。因為歹徒的手法一再翻新,連教授、醫生、知名舞蹈家、奧運金牌得主都會受騙,所以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以為自己不會成為歹徒的目標,如果大家多多相互關懷,必然可以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
洪長源(彰縣二林/公務員)
不受騙從自己做起
人們總是以「金錢」來當作衡量事情的標準,不論所作所為多麼罪大惡極,只要顧及眼前利益,連殺人放火也做得出來,這涉及到的當然不只是個人操守的問題,還有整個社會的風氣,正所謂一個人所處環境,將影響他的行為觀念,一個天天處在賊窩裡的人,想要成為打擊犯罪的警察簡直難上加難。所以「行己有恥」成為現在國人必須具備的素養。
改善社會風氣人人有責,政府及民間團體已經重視這個問題,除了在假日積極舉辦健康活動之外,也從學校教育著手,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安全、觀念更正確的成長環境。陳昭毅(台中縣東勢/商人)
戒貪婪免於上當
電話和網路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被騙的不乏公務員和知識份子,顯見詐騙集團善用人性弱點,如何遏止詐騙案件的發生,確實需要集思廣益。
筆者淺見,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絕對不可無。如果一位成年人連一點自我防衛的意識都沒有,相信也不必勞動分工細密的詐騙集團,資產就會被周遭的親友坑騙殆盡。再者,所謂「得利型詐欺」之所以歷久不衰,正是匪徒利用人們多少會有「貪婪」的劣根性,舉凡通知中了大獎、以八折低價兜售知名百貨公司禮券,或是月繳多少就可以享用一輩子免費白米等等詐騙手法,都是看準了被害人貪便宜的心態。
光依賴警方,只是事後的亡羊補牢,效果極其有限。要知道「貪」字近乎「貧」,「婪」字近乎「焚」,貪心不著反變貧,過度貪婪終將引火自焚。每個人都必須隨時牢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自律自制,克服自己的貪念,才能讓詐騙集團在無計可施,無利可圖之後逐漸銷聲匿跡。范叔仁(高雄市/商人)
加強反詐騙認知
詐騙集團手法層出不窮,讓被害人誤上賊船, 一般民眾會「受騙」的因素有哪些?
一、利用我們的「貪心」;「恭喜你刮中大獎」領獎要先繳稅入會員,獎金可加倍……因一時貪念,而被騙。
二、利用我們的「害怕」;「你的小孩在我手上」、「你惹上某某兄弟」,「你公司在……,家住址是……,會有人等你」、「你的車子撞到某某人」等等近似威脅、暴力的手段來騙錢。
三、利用我們的「好心」;詐騙歹徒利用人際間的噓寒問暖,以及同情心的操弄,只要遇上接電話的人,主動猜測來電者身份,歹徒就會扮演你久連繫的親人、朋友、客戶,以急難需款周轉的藉口騙取你的善心與錢財。
四、利用我們的「不清楚」;假冒郵局人員告知有待領郵件包裹,假冒稅捐單位催繳延遲稅金,手機簡訊告知你有消費某某信用卡,或者遭冒用盜刷等。
五、利用我們的「心虛」;在網路拍賣上買來路不明之廣告物品、電話召妓先匯款確認不是警治單位、打電話騷擾等,被害人礙於身份名譽不敢聲張,而讓歹徒允取允求。芸生(台北縣/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