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以防堵塞與節能減碳的角度,建議民眾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筆者對這個建議難以茍同,以我家為例,二十多年來,四口人每天用的衛生紙全丟入馬桶,卻從未發生堵塞。
再以最講究廁所環境與衛生的日本為例,據統計,日本民眾每人每天衛生紙使用量,男性平均三點五公尺、女性十二公尺,一天整體用量可繞赤道十圈有餘,但在日本境內,無論居家或公共場所的廁所,垃圾桶都是袖珍型,因為除了衛生棉,民眾習慣將衛生紙丟入馬桶。
筆者旅遊歐美等文明先進國家,無一不是將衛生紙直接丟入馬桶,奧地利有一些小鎮的廁所,竟有鮮花而無垃圾桶,廁所環境清雅衛生,讓人感覺如廁也成一種享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看民眾使用廁所習慣便知端倪。
台灣也有許多五星級廁所,只是內置超大的垃圾桶,使用人隨手亂丟有異味的衛生紙,令人怵目驚心,觀光客更望而生畏;政府不要求改善,反要求民眾不可將衛生紙丟入馬桶,在外國人眼中,是不衛生、不文明。
環保署建議紙業公司將相關製品標示「於水中不易分解,不可投入馬桶,避免阻塞」,我覺得不如廣發文宣,教民眾如何辨識面紙、餐巾紙、擦拭紙與衛生紙的不同性質與用途,並要求公廁必須放置衛生紙,避免民眾如廁時因無衛生紙可用,而將其他紙類丟入馬桶。
劉韻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