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推行「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運動,如今我們身處在白話文蓬勃發展的時代,是否應該進一步主張「我手寫我心」?
一篇動人的文章,不在於千言萬語,而在作者是不是由心傾出,能引起你無限低迴的情緒。
我經常透過閱讀尋找感動,畢竟在這浩瀚人海中,能夠找到讓自己有所感觸的文字很值得高興。
每次上網看文章,發現那些讓我迫不及待往下看,並在心湖激起漣漪的故事,都不是因為它的人氣,或是靠名人推薦,多半只是出發點觸動了我。
比如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寫一個小孩和他的家人,這個家庭,爸媽每天辛苦的工作卻賺錢不多,爸爸存了很久的錢買了一台電腦,很寶貝它,兒子看到爸爸每天這麼累,想趁著父母上班,幫忙清理一下電腦,於是把主機泡在水裡。
媽媽回來後看到,非常生氣,把兒子罵了一頓,小孩在旁邊哭了好久。
爸爸下班後,聽到妻子訴說經過,看到兒子因為怕受斥責而全身縮成一團,爸爸沒有任何責難,反而對孩子說:「電腦是我心愛的,可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和媽媽,我怎麼捨得為了一台電腦,傷了我最愛的兩個人?」
這篇文章很短,卻讓我反覆回味,不只是它傳遞了溫情,更可貴的是背後的提醒,我想到,平常我總是把最重要的人掛在嘴邊,卻常為了一些小事造成不愉快。作者寫這個故事,也許很平凡,卻告訴我一些道理,就像給我上了一課。
打動人心的文章,都有大胸襟大智慧,這種文字蘊含的力量無比龐大,雖然呈現的方式有如水面的一片落葉向前流去,看不出什麼玄機,但是讀過之後,總覺得那麼親切,又令人反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