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首善之區 應先清澈淡水河

林松青(台北市/資深媒體人) |2006.08.12
393觀看次
字級

桑美颱風掠過台灣日,台北盆地的淡水河下游,突然浮出數以萬計的魚屍,翻白的魚肚遮蔽水面,空氣裡飄著腥臭味,觸目驚心。官方調查,死的都是大魚,小魚尚能倖存,所以推測是水中溶氧量不足,導致需氧較多的大魚先死亡。溶氧量不足是水質惡化的指標,難道是颱風天有人偷排汙水,破壞了水體?

環保署執行淡水河汙染整治計畫,初期有旱季不缺氧、河面無垃圾、確保水質水源、休閒遊憩去處多和泛舟垂釣環境好等五項目標。這些年,政府在整理河川地、開闢水岸公園、建單車道等容易執行,且看得見的工作上,做了不少事;譬如從台北橋下騎單車,已可直達八里海岸。

下水道接管率方面,台北市尚有進展,台北縣幾乎是龜步爬行,遠不及國際化大都會水準;原因在於為政者不想得罪選民,執行單位怕拆防火巷違建,惹出民意反彈。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海邊,號稱東亞第一大的汙水處理系統和蛋型糟,完工迄今近十年了,只能發揮部分功能,原因就是可處理的汙水質、量均不足。

為政應從根本的難處下手,以台北縣配合淡水河整治計畫的成果看,尤清擔任縣長時,尚能說服民眾,承受抗爭壓力,而廣建垃圾焚化廠和掩埋場,把淡水河中的垃圾山腐植土運往八里海邊掩埋,對淡水河有一定程度貢獻。繼任的蘇貞昌縣長,除了在蘆洲地區推動家戶汙水接管處理外,基礎面貢獻,與建河濱公園的表面文章之多,實不成比例。

整治淡水河,最難處為家戶生活汙水淨化處理再排放系統,亦即通稱的汙水下水道系統要能確實有效運轉。這項工作,從民國七十五年迄今,二十年時間,只見到局部效果,既無法迎頭趕上先進國家的大都會水準,也落後於南韓的漢江整治成果。

第二難的工作,是確保淡水河與支流的水質水源;台北縣為數甚鉅的中小型工廠、地下工廠,向來缺乏有效管理;水源區遭濫墾濫建的情形更所在多有,亦無了時。畜牧廢水在都市經濟自然淘汰下雖逐漸減量,可是各種洗砂、營建等隱匿式汙染,仍普遍存在於河堤附近。

整治淡水河如不能從難處下手,根本問題不能排除;譬如,五股鄉垃圾山盤據洩洪區沼澤地,已填成了小山丘;蘇貞昌縣長時代做過規畫,要花兩百億元才能遷掉,但遷往何處呢?就為了這個問號,垃圾山至今還在淡水河畔。

淡水河清之日,才是台北成為首善之區的起點;若要達到這個目標,為政者必須從難處著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