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近兩天報導「幹譙嬤雜貨店恐成歷史」,網友並集結,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聲援。
嘉義縣大埔阿婆彎有間四十年的雜貨店,由一名八十多歲的阿嬤經營,她時常痛罵騎太快的重機車友,在網路上闖出名號,讓車友趨之若鶩,還到阿婆彎討罵,而被稱為「幹譙阿嬤」;可是阿嬤柑仔店占用公有林班地是違建,嘉義林管處決定徵收,而嘉義縣政府也計畫拆除阿嬤的家,興建景觀台。
筆者衡情論理後,認為仍有妥協的空間。就事論事,這間柑仔店既然占用公有林班地,林管處徵收、縣政府蓋觀景台,該做的就要做,不能因幹譙嬤受到網友支持,而不了了之。
相對的,林管處、縣政府的相關單位,也應與幹譙嬤溝通,車友都說阿婆彎就是因有幹譙嬤,才能夠匯聚這麼多人氣,公家單位思維為何不轉個彎,如果在景觀台裡或旁邊,設置柑仔店讓幹譙嬤經營,成為縣境內有特色的「景點」,或許可創造「雙贏」,這比讓網友製造「悲情」有意義。
此外,幹譙嬤不但對騎快車的車友罵髒話,八八風災期間對政府救災慢半拍,也大聲指責,多少都有如暮鼓晨鐘,只是經媒體揭露這麼久了,不曉得縣政府有沒有珍惜這個大嗓門的「縣寶」?如果沒有,思維也該轉個彎,藉此拆除柑仔店問題,以記者會方式讓兩造認識,並讓正義與幹譙嬤畫上等號,透過媒體、網路傳播,相信國人對嘉義會有不同印象。
凌傑(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