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勞動力為照護退出市場 損失已達3兆美元 台灣面臨高齡少子化 長照需求殷切 須速建制度
報載台灣外勞突破四十萬人,其中「社福外勞」(看護工)近半,看護工原本是長照制度的「替代性人力」,如今配角反客為主,形成「社福外勞的門愈開愈大,長照制度的路愈走愈慢」的畸型現象。
日前路透報導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熟齡市場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一千萬名五十歲以上的人為了照顧年邁雙親,總計損失的薪資、養老金和退休金高達三兆美元;歐美常有類似研究,主要是提醒政府與雇主,建立好的醫療保險制度,由國家也攤提醫療保險費用,對經濟發展更有助益。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都想省下眼前的成本,以換取更大的效益,當人人都只顧自己,只想省成本而追求利潤最大化時,就會出現殘酷的「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所謂的「公地悲劇」,是指當社會資源的分配,因同時涉及個人利益(最大化)與公共利益(最小化)而產生衝突時,所出現的「社會陷阱」,最常見的案例是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而將生產成本外部化,結果社會環境被破壞,長期來說反而不利企業獲利;也就是說,短期內個人看似能從公共獲取利益,但長期來看,因公共資源耗竭,反而回頭傷害了個人利益。
現今有愈來愈多企業把員工當耗材、成本而非資源,盡想如何節省成本,以為把生產成本轉嫁社會,自己能獲得最多利潤,美國的情況就是沒保險的民眾若生重病,由於沒有完善的全民健保,因高昂的醫療費而落入貧困,反而傷害了勞動力。
台灣雖有全民健保,但必須建立在全民健保中的長照制度,卻遲遲沒蹤影,據統計全台有六十萬戶家庭需要各類型的長期照護,但政府以開放低廉外勞,解決人民對家庭照護需求,然而開放外勞導致家庭照護的經濟效益大量外移,而且高齡少子化,及經濟停滯、貧富差距惡化,有需求居家照護外勞,卻沒有能力雇用的民眾增加,民眾最後只好放棄工作投入居家照護,不但國家社會損失勞動力,個人利益也損失。
美國保險公司的研究報告,台灣應警醒,台灣面臨人口結構翻轉還有近十年,若不能及時建立全民可用的長照制度,當今天三十幾歲的青年,到五十歲要採收勞動果實時,卻因必須投入雙親的老人照護,被迫放棄工作時,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及對社會的連帶影響,數目恐怕很驚人。
穩定家庭秩序,社會秩序才會穩定,如果長照制度無法建立,家庭崩解向上蔓延(影響家中老年人口),社會恐怕將要承受劇烈衝擊。
建立完善的長照制度,讓百姓從年輕就存下老年照護需要的錢,透過經費統籌與國家的長照醫療(降低醫療成本),可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照護,不但可創造新興就業市場,還可減少勞動力退出市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是一舉多得的必要公共政策,如果拖過這黃金十年,台灣未來恐怕有更多獨居、棄養老人,及因要照護老人而造成的經濟與家庭悲劇,徒增社會動盪。
仁言(新北市/勞動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