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站

林育德 |2011.06.17
1888觀看次
字級

1.

那是我第一次搭飛機。

母親坐在我旁邊的座位,透過小小的窗戶,指認那些我們平常生活的街道,那些鄰近我們住所的建築,以及公路與鐵路的模樣。從空中鳥瞰平日走路就可以到的小學,操場跑道縮小成一個小小的紅色迴紋針,也才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身為人的我們,從天空往下看,是這麼小的存在。

我並沒有懼高症,但在這班從花蓮飛往台北的班機上,我的身體不自覺的微微顫抖,因為俯視,因為第一次,離開地面這麼遠,離開地面這麼久。第一次從這樣的高度俯瞰我生長的小城,花蓮。我童言童語的詢問母親:「飛機會不會掉下來?」惹來座位附近其他乘客的側目,母親拍拍我的頭,用很溫暖的聲音跟我說,飛機掉下來的時候,就是我們到台北的時候了,不要怕喔。

幾天之後飛機又掉下來了一次,回到地面,就是我們回到花蓮的時候,回到家的時候了。

2.

有一次我匆匆忙忙,來到機場,幫高中死黨到櫃檯取票。那時他正在外島服役,家中忽然有急事,必須回花蓮一趟,由於時間急迫,因此由我取票後再將票寄至外島給他,如此他才能經由兩趟班機的緊湊接駁,盡快返回家中。

那一天,外頭正下著雨。友人交付給我用來裝證件的信封不小心被我淋濕了,我也淋了些雨。將機車停在地下室的停車場後,我進入電梯,聽見身上的雨水滴落在電梯地面上的聲音,心裡非常焦急。我呼出的水氣凝結在電梯的玻璃壁面上,想必友人的心中此時也是緊急萬分吧。還好取票總算順利完成,心中大石落下,我撥了通電話告知友人,在大廳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仍然聽見一些我身上的雨水,滴落在大理石地板上的聲音。

搭電梯回到停車場的時候,帶著與來時不同的心情,我才終於有餘裕好好欣賞了這個美麗的機場。機車騎出停車場,我聽見雨水從機場的屋簷落下,滴在我雨衣上的聲音,非常清晰。而那時的我不用思考就能知道,那樣的雨水一定很乾淨,也很美麗。

3.

說到美麗的機場,大概是在我高中的時候,從報上得知新航廈落成啟用的消息,於是父親與我來到機場,用我們的雙眼見證機場的新面貌。

父親一看到新航廈,便露出驚喜的神情,比手畫腳的,一下子對我稱讚新建築的各個部分真是漂亮,一下子對我說你知道嗎以前機場的這個地方原本是這樣子……我露出不能了解的表情,父親說:「你那時候還太小,你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你忘了嗎?」我沒有忘記,只是來不及記起來。

對我這一輩人來說,似乎從有印象開始,新航廈就是構成機場最初記憶的一部分了。但對父親這一輩的人來說,他們的記憶迴路中,機場有著好幾個版本,隨著時光逐漸增加或減少,更多的是改變,就如同他們還是沒辦法改口用比較正式的名稱稱呼機場為航空站,沒關係,機場還是親切一些。

無論是機場還是航空站,我覺得都沒有日文漢字詞彙的「空港」來得傳神,在英文中這個詞語也是由意思幾乎相同的字詞組成的:「Airport」。在這個面朝太平洋的小城,舊名洄瀾的小城,如果特別用「空港」來形容這座機場,似乎也很適合。畢竟飛機一飛出去,就在太平洋上了,而飛機要降落的時候,也會從七星潭上空飛入機場跑道,多麼美好的出「港」入「港」場景啊!相信從小受日文教育的祖母,一定也會同意的。

4.

花蓮人都知道,日本觀光客一直在花蓮國際觀光客的總數中,占有極高的比例。除了參觀國際知名的太魯閣峽谷,日本遊客更喜歡造訪日本時代的幾個移民村與聚落,例如那時候叫做吉野的吉安,他們甚至往南到壽豐、光復、鳳林、玉里,找尋當年日人活動與建設的痕跡。

祖母有一天跟我說,他的日本朋友,終於要回花蓮看看了。為什麼是終於呢?因為年紀的緣故,無法負荷太過勞累的旅程,以往必須先到桃園,舟車勞頓才能到花蓮,還沒到達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就已經累壞了。

現在有包機就很方便了,祖母對我說。我更在意的是,祖母所說,日本朋友要「回」花蓮的這個「回」字。我似乎可以想像,從日本飛來的班機一降落,艙門開啟,他們就能夠看見花蓮,聽見花蓮,嗅到花蓮的味道。那不僅僅是帶有濃烈情感的「回」花蓮,不僅僅是舊地重遊,在意義上更像是回家。回到這些頭髮已經斑白的日本老人當年度過青壯年時代的台島以東、太平洋濱,除了地理上的回歸,更是時光的回溯,如同穿越時光隧道般,跟著記憶回到好多年之前,回到那一段美好的歲月。

透過包機,落地就是花蓮,歡迎回來,歡迎回家。

5.

祖父與祖母也曾透過包機,前往中國大陸旅遊,對花蓮為數不少的高齡人口來說,確實相當方便。父親因為工作的緣故,近年時常與大陸的參訪團進行交流,他們也幾乎都是乘坐包機直接到花蓮來的。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島上算是邊陲的,我生長的小城,原來也可以與這個世界這麼近。遊人商旅不僅可以透過花蓮航空站,快速的往返台灣南北大城,現在更可以早晨在花蓮起床後與家人共進早餐,傍晚便已經在世界的某處,也許是香港、澳門、廈門、廣州或南京,也可能是日本或韓國,甚至東南亞的吉隆坡或馬尼拉。

原來花蓮也可以跟世界這麼近。

6.

這是一個還有很多進步空間的,很有潛力也很有故事的機場。

對我來說,花蓮機場是一座充滿二元性的機場。機場分為軍用與民用兩個部分,軍用的部分是大家熟悉的佳山基地,在腹地的使用上就存在著二元性。此外,近年來鐵路運能的持續增加,也確實讓花蓮機場在競爭上出現危機,這也是競爭上的二元性。

當我每每在中央路與嘉里路路口停下,等待紅綠燈時,我總會問身旁的朋友:「知道為什麼這個T字型的路口,路燈全部都是暗的嗎?」「因為這裡正好是飛機要進入跑道的地方,為了避免路燈影響駕駛判斷跑道,所以這個路口的路燈才刻意是全暗的。」我很喜歡向朋友們分享這個關於機場的路口小故事,話才說完,一架班機就從我們頂上呼嘯飛過。

也許是大環境的影響,又或者是其他種種的因素,使得機場航廈看起來總是空了些。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座機場,親戚就讀美術班的女兒,曾經在機場大廳的一個區塊舉辦美術班的作品展,相當賞心悅目。融合漢族合院式住宅與原住民傳統住屋的航廈建築,裝載舉辦著地方學生的畫作或地方藝文活動,忠實表現了這個小城的特色,樸實多元而且溫暖美好。

當我在機場附近的量販店購物時,透過店內手扶梯旁的玻璃往外看去,或者從頂樓的停車場向外眺望,總是看見機場筆直的跑道與場內緩緩移動的各式飛機;再遠一些,是翠綠多變的中央山脈;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閃耀著波光的太平洋了。

我相信這個機場還有很多潛力,還有很多可能。透過包機與世界接軌,透過策略經營結合花蓮的觀光潛力,用在地化的情感與特色吸引國際化的遊人商旅。

她位於一個這麼美妙的地理位置之上,她位於一個這麼溫暖的人情小城境內,我相信她還能夠更美,還能夠更幹練,從二元性走向多元性。成為一座繁忙的空港,成為一座裝載更多親情友情與多代人回憶的機場,成為一座通往國際的航空站。

成為花蓮,之所以這麼美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