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媽媽一起聊天,話題總不脫孩子的教養問題,談著、談著,一位媽媽說:「這些我都知道啊,可是工作一忙,就什麼都忘了!」另一位媽媽說:「光是我知道也沒有用,因為平常都是保母在照顧孩子,保母沒有這樣的想法、觀念,我也沒有辦法!」
實在太可惜了呀!父母努力吸取大量的親職教育資訊,卻難免看過、談過就忘,也難免被忙碌的生活瑣事所淹沒,還要加上現在多為雙薪家庭,照護孩子的重責大任多委交保母或長輩,如果不能好好與他們溝通,不能在生活上落實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要如何把握僅此一次的孩子的成長歲月呢?
於是我想到把這些曾經在文章、演講或日常交談中分享過的應該注意要點以條列的方式寫下來,分門別類,複製數份,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貼在化妝檯前,也將這些要點拿給負責照顧孩子的人,一方面與他們分享我們的教育觀念,另一方也可以隨時提醒他們、提醒自己。
在與孩子言行有關的事項方面,我歸納了七點:
1.說話前務必先三思,而當孩子正專注於某件事時,不要打斷他們,也不要用言語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或是要求他們去做某事。例如,當孩子正在與某人講話時,讓他們講完話後,再提出要求。
2.跟孩子說話時,應保持目光的接觸,並要求孩子也這樣做。
3.餐桌上不要擺放玩具。要求孩子在餐桌前坐好方能用餐。若孩子沒有坐在餐桌前,不要餵孩子。
4.常對孩子說「請」、「謝謝你」、「對不起」、「抱歉」、「bless you」等,並教導孩子常把這些禮貌的語詞掛在嘴上,必要的時候跟孩子一起練習。
5.在玩新的一組玩具之前,先把另外一組玩具收起來,訓練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後把玩具收好的習慣,並確定每一個玩具都放在固定的位置。每組玩具最好都有獨立的收藏袋,如果有任何一件玩具不見了,請馬上告訴家人不見的玩具,請家人一起找。
6.不要跟孩子說兒語,跟孩子說話要用完整的句子(包含名詞),大人是孩子的模範,所以請不要簡化語言的發音或是表達方式,例如:
a「我」想要吃東西,「你」想要吃東西嗎?
b注意ㄈㄚ、ㄕ和ㄙ的發音。
c不要使用疊字,例如手手、腳腳或髒髒。
7.如果孩子說錯話,應立刻糾正,重覆正確的說法讓孩子知道,例如:孩子說,「寶寶,我要洗。」,正確說法應是「我要幫寶寶洗澡」。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才能學會正確及適當地運用語言,而語言運用的正確性則與孩子將來的人生和自信心的發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