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中市某國小二年級女學童,因整理家中瓶瓶罐罐,送到資源回收場賣,把換來的零錢存進存錢筒,用攢下來的硬幣繳班費,卻被導師斥責「沒有禮貌」,甚至女童家人致電溝通,還被掛電話,令家長難以接受。
前陣子有一位老闆,為了向申貸銀行表達不滿,故意換了三百多萬元的銅板,重量約一千三百公斤,並雇用吊車搬到銀行,故意整銀行;此事上了媒體版面,不知老師是否受到影響,看到學生用各式銅板繳的班費時,有了負面思考,以為是找碴。
小二生才八歲,這個年紀大都視老師為偶像,老師教育重點應在循序善誘,以更大耐心相處,多花心思教導;導師並應對學童身家多了解,掌握家庭背景與經濟狀況等,並了解學生品德嗜好、課後活動與同儕交往等,透過聯絡簿或其他管道,與家長多溝通,並輔導學生。
就此事來說,導師雖解釋,是認為女童一次交這麼多硬幣太重,不容易存放,才要女童把錢帶回去,但也坦承沒做好情緒控管,忽略小朋友感受,會請學童及家長到校當面致歉,並表揚女童平常存零用錢的行為。
但如果導師當時能耐住性子,先詢問銅板來源,得知情況後,在全班面前讚揚學童的孝心和勤儉,希望其他學生當榜樣,如此不但不會誤會,反而是美事。
換言之,導師最大的敗筆在於情緒用事,才會引起反效果,佛家言「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再多的關懷與愛心,都會因瞋恚消失殆盡,師者不能不慎。
無明(台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