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頒發的獎項引發討論,的確獎項及名單產生引發許多爭議,甚至我還見過家長為此爭吵,真是破壞了原本的意義。
另外,獎項的頒獎也值得商榷。我孩子今年國小畢業,學校通知星期日到某一國小領獎,並與市長合影留念;全市國中小獲獎學生集中領獎,而且還需家長接送,會場擠成一團,家長根本不知道到那裡報到,也沒位子坐,司儀還請家長讓出空間,不少家長只好退出場外。
典禮一開始,有兩位基測滿級分的孩子受特別表揚,我無法認同司儀所說「滿級分是地方的驕傲」,因為這會讓大家還是以成績為依歸,只要成績好,一切就好;頒獎台上正面貼的「百年菁英」,我也很反感,因為這會造成大家錯誤的認知,以為獲獎就是精英,學生與家長會不懂得謙卑。
最後只見孩子們匆匆領完獎,紛紛搭車離去,我的孩子也表示很無聊,讓我覺得這真是很失敗的頒獎典禮,勞民又傷財,如果畢業的獎項很重要,那麼長官就該親赴學校頒獎,讓孩子感受到獎項的意義,這才是教育。
外國的畢業典禮不會有獎項頒發,有的只是溫馨感人的過程。大姊從美國的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來因為在加拿大擔任教師,又念了一個教育學位,雖遠在美加也邀請家人參加,典禮沒有頒發獎項,撥穗儀式簡單,卻有深刻意涵,讓畢業生家人體會到親人的努力。
日前我們學校舉行畢業典禮,我為學生撥穗,送單位內即將畢業的工讀生一束花和親手寫的卡片,卻讓他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我希望畢業典禮能回歸溫馨,廢除冗長的頒獎,每一個領域的傑出成就雖需要獎勵,但畢典代表對畢業生學業成就的肯定,領到畢業證書往人生下一個階段邁進,意義不同,實在不需要頒獎摻一腳。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