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台灣食品加工是一項專業,需要改變飲食,回到飲食的本源,以「食物」替代加工的「食品」嗎?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表示,很難指出何種加工產品是有害健康的,不過加工手續愈多的產品,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愈高,所以合作社本身就只提供蔬、果等食材給大眾,少數如玉米罐頭、冰棒等產品,由於合作社的管理流程和一般商家不同,是合作社定好條件與規範,廠商才去製造,所以過程清楚,沒有疑慮,相對的,許多民眾感到恐慌,是因為不了解加工過程與添加物的作用所致。
在推廣反思飲食本源的同時,主婦聯盟也再次重申環保的重要,呂美鸞說:「塑化劑引起食品安全風暴後,卻沒有人反思一次用的免洗飲料杯,也可能含有塑化劑?」聯盟調查周邊商圈時,就觀察到使用一次用飲料杯的消費者仍占多數,因此買飲料不只應該自備環保杯,杯子材質也要慎選,如熱飲、酸性飲料應用不銹鋼與陶瓷杯。
主婦聯盟呼籲,民眾要從環保的層面反省飲食安全,拒用塑膠、保麗龍及一次使用的紙質飲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