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引發保育團體爭議的國家生技園區開發案,昨天經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決議「有條件通過」,全案歷經三次專案小組審查及三次公聽會,歷時約半年,是近年少數在短期內迅速通過的環評案;中研院將盡快動工,預計五、六年後啟用。
環評大會昨天提出多項「條件」,包括:中研院應協調國防部完成火工區搬遷後,始得施工;中研院應於營運前提出生技研發產業汙水下水納管標準及篩檢;區內建物應至少取得五項指標的銀級綠建築標章;園區所規畫人工濕地復育區、生態保留區應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並提供民眾作環境教育之用;區內規畫恢復古三重埤之舊貌,應持續維持濕地生態及滯洪調節功能等。
國家生技園區位於二○二兵工廠東北隅,總面積二十五點三一公頃,去年引發作家張曉風及部分文化界、環保界人士群起反對,引起軒然大波;中研院多次溝通,也縮減規模和改善方案,上月環評初審有條件通過。昨天環評大會,支持者遠多過反對者。
包括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久如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昨天都支持生技園區設立,強調生技產業發展刻不容緩,尤其我國生技產業遠遠落後許多國家,生技園區設立具重大意義。中研院所在地的中研里長楊立凡也表示,從來未接到里民反對或是不支持立場。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國家生技園區連最基本的政策視野、必要性評估和選址評估過程都被忽略,如果愈來愈赤裸裸的比權力大小和社會曝光度,那麼環評將繼續成為角力戰場,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