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過關,立法委員楊麗環語重心長表示,「現在是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契機」。
「現在買飲料,不只看糖份、看熱量、還要看添加物。」消費者在塑化劑事件後的憂慮,最直接反映給代表民意的立法院。雖然修法過關,但楊麗環反而點出不僅食品摻有塑化劑,生活中也有許多環境荷爾蒙和毒素的事實,除呼籲民眾吃東西要更小心,也應改變生活習慣,不用塑膠製品、多用環境保護或安全材質的杯、筷,減少毒物危害健康機率。
「修法是第一步」,她說,未來政府要加強毒化物源頭管控,「不要再讓不應該加到食物中的東西污染食物」,也要重新檢討食品添加等相關規定,建立更嚴格把關標準。
以消費者視角出發,立委鄭汝芬就發現,許多食品添加物標示不夠清楚,「巧克力上標示香料、乳清粉、調味料,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甚至有運動飲料添加起雲劑,卻標示果子醬,混淆視聽, 從立委的說法不難發現,政府維護食品安全的責任只會更重、更廣,影響也將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