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富豪密度高 頻傳過勞死?

仁言(新北市/勞動研究者) |2011.06.09
801觀看次
字級

台大校長希望畢業生不要太計較薪水、上班時間等,的確,如果是勞動環境良好,這是初入職場新鮮人應有的態度,但是現今台灣的勞動環境日益惡化,過勞死頻傳、非典型工作充斥等,雖然勞工團體要求勞委會硬起來,不過,勞委會似乎並沒有大動作。

為什麼台灣勞動環境惡化,勞委會等相關單位卻不管?表面的理由是,勞委會人手不足、過勞認定困難,及雇主有意鑽法律漏洞難防堵,但實際理由是政府怕介入改善勞動環境,會逼得廠商出走,造成產業空洞化。

這就應深入探究,是什麼樣的產業結構,讓政府不敢硬起來,反而默許企業主剝削勞工?

台灣到今天依舊靠「勞力密集」作為核心產業,即便是電子代工業,也只是靠「大才小用」(碩博士生作電子代工)和「相對低薪」,在國際勞動市場中分一杯羹,只要其他國家複製台灣的產業鏈,祭出更低的薪資與土地成本、稅賦補貼,就能吸引企業。

然而,勞力密集產業轉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國家,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型態,台灣已壟斷勞力密集產業太久,卻不願放手,也不思考升級轉型,產業結構繼續以壓低成本,爭取訂單與獲利,結果是勞工薪資無法成長,甚至一個人要當兩三個人用。

台灣的勞工真可憐,明明是企業主和政府不長進,不投資研發與發展品牌,不輔導產業升級轉型,沉溺在毛利日薄的夕陽產業中,卻要勞工賠上人生幫助撐住GDP成長;更可悲的是,政府主導的過勞致死等工殤、職業傷害還從嚴認定,難怪新聞報導,有八成的大學畢業生想出國工作。

孔子說,「古子學者為人,今之學者為己」,把學者換成企業家,說法也成立。過去的企業家是為了造福社會、大眾而創業,因為產品好贏得好評而致富,如今的企業家只是將本逐利,只想怎樣節省成本創造獲利,難怪台灣會發生富豪人口密度世界第八,卻貧富差距日益嚴重,且過勞死不斷的兩極化現象。

如果政府繼續放任企業剝削勞工,企業繼續殺雞取卵,過不了多久,台灣的產業就會因找不到優秀人才,而像日本企業一樣開始崩解,到時想救都來不及,倒楣的還是企業主。

仁言(新北市/勞動研究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